2008年3月必和必拓时任首席执行官Tom Albanese在多伦多向矿业人士发表演讲,称:“今天的合并宣告新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将是空前绝后的。”这一豪言壮语毫无疑问是与当时时代背景非常吻合的,当时全球矿业正在经历一轮史上最大的合并高潮。
就在演讲的几个月前,力拓以大约380亿美元收购Alcan公司。2006年,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Inco)和Falconbridge分别以大约200亿美元被淡水河谷收购。此次演讲的两年后,必和必拓试图收购Potash Corp. of Saskatchewan但未果。
然而,今天矿业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Albanese的演讲听起来会格外的滑稽。
过去10年的矿业繁荣在许多业内专家看来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合并高潮已经偃旗息鼓。上周,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称其将剥离基本金属业务到一家新公司,并将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将起死回生。不单是淡水河谷,曾经的猎手们——谢韦尔钢铁公司、巴里克黄金公司、Kinross黄金公司和Cliffs自然资源公司都在以远低于其当时支付的价格来抛售资产。有传言称力拓也将会剥离以Alcan为代表的铝业务。
大部分大型的合并交易都发生在2005-2011年,交易价值被大幅的高估,导致随后的减值和高管的离职潮。其中包括Albanese在去年黯然的离开力拓。
那么,过去十年那些大型的收购错在了哪里,以至于现在要推倒重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收购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收购者相信中国引发的“超级周期”,认为金属价格还将维持多年的高位运行。事实上,大部分交易的价格在今天的低价环境下是毫无意义的。力拓380亿美元收购的Alcan因为铝价低于预期,已经减值了300美元。
并不仅仅是“超级周期”买进。为了证实这些大型的收购是合理的,矿企都会举出“规模经济收益”的论点:收购将使其获得更大的财务和技术能力,能够在世界各地运营,还能降低管理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显然这些都是富有吸引力的理由。然而这种策略是有缺陷的:管理层筋疲力尽,一旦出现问题行动缓慢。例如,巴里克黄金公司在2012年初面临迫在眉睫的灾难——位于南美的Pascua-Lama项目成本和环境问题失控。然而管理层采取措施时已经为时已晚,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Wolfden资源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George Topping表示,巴里克在全球范围内有28处矿山,管理如此大的实体非常困难。
这些矿企迅速膨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管理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努力证实其丰厚的薪资是合理的,希望短期内刺激股价,从而从股票期权中获得收益。而冒险的收购能够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一些高管甚至陷入“扩张疆域”的思想怪圈而不可自拔。
同时,矿业公司也担心若不随波逐流参与并购高潮就会被落下。这种思想导致做出很多糟糕的决定。
今天,“越大越好”的怪论已经不存在了。矿业正在竭尽全力应对商品价格的下跌,高管们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降低成本、削减资本支出、提高流动资金和现金流增长能力等。为此,高管们要去思考那些曾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分解他们前任创建的“帝国大厦”。
高管们深入的审查其资产组合,那些优质的资产在庞大的资产组合里如同隐性,市场对其视而不见,他们也就不能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如淡水河谷的基本金属业务利润率是非常可观的,但相比铁矿石业务就显得微不足道,市场也不关心这一业务。
解决的办法就是剥离这部分业务,但持有一部分股权,或者以合理的价格完全出售。
企业做出这样的决策有些是因为修补资产负债表,另外一些则仅是因为这些资产是毫无意义的。企业“瘦身”能够更加精简,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以应对动荡的市场环境。事实上不仅矿业,任何行业莫不如此。
就像淡水河谷在谈到剥离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时所说,“更加强壮和精简的公司能够更容易的在马拉松之赛中胜出。”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是,现在是收购矿业资产的好时候,而不是出售。矿业资产估值远低于平常,尤其是黄金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若淡水河谷今天收购加拿大国际镍业公司,那么这将是非常明智的交易。
不幸的是,很多时候大型矿业倾向于在金属价格上涨的时候买入,在价格下滑的时候卖出。让人颇感奇怪的是为何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虽然Albanese在多年前表示大型合并可能不会再发生了,但谁能肯定他们不是在等待下一个牛市呢。历史似乎总是在周而复始,下一次管理层变了,重复并购潮也是合乎逻辑的。
(关键字:国际镍业 力拓 淡水河谷 基本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