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显示,争取到2018年底,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减少60%左右,组建15家左右企业集团,产能占全省的90%以上。
距离2017年底还有2年多,但河北似乎感受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将进行“深入治理”。日前,通过《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年)行动方案》再表决心:2017年全省PM2.5较2013年降低25%。这也是国家“大气十条”提出的任务。
在这份提出40条治理大气污染措施的方案中,“到2017年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净削减4000万吨”也再次被提出。而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作为用煤大省,这一减煤任务并不容易完成。居民燃烧洁净煤积极性欠佳、天然气等能源替代不足问题都是阻碍。
与减煤相应的是压钢,即压缩钢铁产能。截至2013年,河北的粗钢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当时钢铁产能为2亿吨。但钢铁是耗能和污染大户,大气治污的压力下,压钢难免。在国务院此前提出的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中,河北独占6000万吨,需在2017年完成。河北省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显示,争取到2018年底,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减少60%左右,组建15家左右企业集团,产能占全省的90%以上。
河北省发改委提供信息还显示,针对该省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实状况,河北省调整产业布局调整,有选择的向沿海临港和有资源优势地区适度转移产能,沿海临港和资源优势地区钢铁产能比重提高到70%,推进城市钢厂搬迁。石钢搬迁、唐山渤海集团搬迁、武安围城企业搬迁、首钢京唐二期和承德钒钛基地重大布局调整项目工作,是“近期重点抓好的工作”。
压钢对河北而言,是一份“沉甸甸”任务。河北省发改委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影响该省GDP增速1.7个百分点,影响40万人就业。
河北省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显示,河北希望国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建议参照攀西钒钛基地省部联席会议机制的方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和河北省政府参加的省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问题”。
资金支持对河北不可或缺。河北省发改委表示,恳请协调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参照棚户区改造政策,对《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布局调整项目给予政策性低利息(基准利率下浮10%)、长周期(不少于10年)贷款支持;对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根据企业申请,按照最多不超过资本金额度50%的比例给予软贷款支持。《方案》内项目概算总投资1932亿元,需银行贷款1075亿元。
此外,河北省发改委表示,希望国家协调商业银行针对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设立中长期专项信贷规模,并将授信权限下放到省级分行,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支持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人民银行等部门,支持河北省钢铁企业发行企业债、并购债、项目收益债、公司债等募集资金;协调财政部设立每年不少于20亿元的河北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河北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
职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河北省希望在《方案》实施期间,即到2020年底以前,适度降低河北省钢铁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调整钢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承担。
河北省同时希望,鉴于该省财政承受能力有限,恳请协调财政部在河北省钢铁企业实施转移搬迁、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方面,每年给予不少于50亿元的资金支持;环保部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每年给予不少于50亿元的资金支持。
“砸钱”并非万全之策。河北省也有做强钢铁产业的想法,但也希望国家予以支持。河北省发改委表示,希望国家支持河北钢铁“走出去”,协调商务部把支持河北钢铁走出去作为今后几年对外合作的重中之重,专门制定支持和引导河北钢铁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中增设每年不少于20亿元的河北钢铁企业走出去小专项资金;支持河北省钢铁出口企业享受“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优惠政策。
压钢背后,河北省的另一想法是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实现产业转型不失速,“建议国家在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我省倾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及石化产业重大项目落户我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上,逐步缩小政策及公共服务梯度差,为我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创造环境和条件。
(关键字:压钢 钢铁企业 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