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地炼石油焦指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二季度开始地炼石油焦指标明显的趋于高硫和高微量元素,硫含量3.0%以上的石油焦成为地炼的主产指标,钒含量达到1000ppm左右的石油焦也比比皆是。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地炼2A石油焦产量占比3%,2B石油焦产量占比8%,3A石油焦产量占比14%,硫含量小于2.0%的石油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25%。硫含量在2.0-3.0%之间的石油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35%。硫含量3.0%以上的石油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38%。另外,弹丸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1%。
但是到6月份,地炼石油焦指标恶化明显,其中硫含量小于2.0%的石油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13%,较1月份减少12个百分点。硫含量在2.0-3.0%之间的石油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24%,较1月份减少11个百分点。硫含量3.0%以上的石油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57%,较1月份增长19个百分点。另外,弹丸焦产量占地炼总产量的4%,较1月份减少3个百分点。
由此可明显看出,上半年以来地炼中低硫石油焦产量明显减少,高硫石油焦和弹丸焦产量大幅增加。但是石油焦作为炼化企业的副产品,石油焦指标的变化根源来自于炼厂原油的变化。
受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影响,二季度开始中国原油来源地分布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自5月份开始俄罗斯成为中国进口原油最大的来源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2022年初和年中原油进口来源地分布情况变化。
据数据显示,2022年6月中国原油进口量3634.02万吨,较上月减少1000.54万吨,环比下降21.83%,同比下降19.2%。6月份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在728.59万吨,当月占比20.34%,同比去年上涨9.43%。受俄乌局势影响,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升级,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的价格优惠政策力度可观,英国、美国以及中东等国家的原油销往中国的量明显减少,俄罗斯原油销往中国的量增加。
俄乌战争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一度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上的价格,但是国内柴汽油需求并不给力,炼厂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处于亏损状态的炼厂不在少数。因此,性价比更高的原油成为地炼的首选。也就导致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地的分布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导致地炼石油焦指标的恶化。
据预计,目前地炼石油焦趋于高硫高微量化的局面暂时难以扭转,因此对于石油焦下游行业,尤其是铝用炭素来说,原料采购难度越来越大的状况短期将难以得到改善。
(关键字:石油焦 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