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化工产业> 化工> 推荐资讯

从烯烃工业大国走向强国

2018-6-14 9:02:05来源:中国石化报作者:
  • 导读:
  • 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我国将呈现同质产品拼成本、差异化产品拼高端的局面,竞争日趋激烈,对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功能都将有更高、更新和更细化的要求
  • 关键字:
  • 烯烃 烯烃工业

烯烃产能规模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为石化工业的龙头——烯烃工业近几年产需齐增。

从生产格局来看,2017年,世界乙烯产能1.69亿吨,产量1.51亿吨,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中东和西欧,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35%、22%、20%和14%。亚洲同时也是丙烯生产的中心,丙烯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4%。2017年,世界丙烯产能1.27亿吨,产量1.02亿吨,北美、中东和西欧合计仅占28%。

烯烃产能还将保持增长态势。未来3年,乙烯新增年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预计各增长1000万吨左右,合计占全球乙烯产能增量的81%。中东乙烯产能增速放缓,增量在200万吨左右。预计到2021年全球乙烯产能增至1.93亿吨。

丙烯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增量在150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增量的82%。其中,中国的丙烯新增产能占全球增量的49%,预计2021年全球丙烯产能达到1.45亿吨。

从需求层面来看,聚烯烃是烯烃下游最大的衍生物,是需求的主要拉动力。2017年,世界乙烯消费量为1.51亿吨,其中聚乙烯约占62%。预计2021年世界乙烯需求达到1.74亿吨,2026年达到2.04亿吨。2017年世界丙烯消费量为1.02亿吨,其中聚丙烯约占67%。预计2021年世界丙烯需求达到1.2亿吨,2026年达到1.43亿吨。

从贸易情况来看,乙烯当量贸易量呈增长态势。2017年全球乙烯当量贸易量在2500万吨左右。中东和北美地区是聚乙烯、乙二醇等乙烯衍生物的主要净出口地区,亚洲则是乙烯衍生物的主要净进口地区。

区别于乙烯,丙烯贸易量呈现平缓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丙烯及丙烯衍生物的贸易集中在亚洲。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是丙烯及丙烯衍生物的净出口地区,中国是净进口国。随着中国丙烯,以及聚丙烯等丙烯衍生物自给率的提高,世界丙烯及丙烯衍生物的贸易量减少。

由于需求总量增大及科技水平的提升,世界烯烃生产进一步向大型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世界已建成的年产能规模在百万吨以上的乙烯装置近40套,最大单系列乙烯装置规模已达150万吨/年。就我国来看,单套乙烯规模超过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有13套,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9套。

乙烯厂的规模也在增大。2014年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裕廊岛的新建装置投产,年产能增长到350万吨,替代了台塑石化麦寮乙烯厂293.5万吨,跃居第一。

各国的乙烯生产已呈基地化布局。美国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约占总产能的95%;沙特主要集中在延布和朱拜勒工业园,约占总产能的70%;日本主要集中在东京湾地区,约占总产能的60%;新加坡全部在裕廊岛;我国产能主要集中在“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约占55%。

工艺及原料多样化

伴随着油气行业的发展,烯烃工业的原料、生产路线也逐渐发生改变。

20世纪80年代,石脑油在裂解原料中的比重约为70%,90年代随着中东石化工业的发展,乙烷比重提升,到2000年,石脑油比例降至53%。近年来随着北美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石脑油占比进一步下降,2016年石脑油比例降至42.6%,乙烷比例提升至36.3%,预计到2021年石脑油比例进一步下降至38%,乙烷比例进一步提高至40%。

采用不同的原料,裂解产物分布有很大的不同,以乙烷为原料,乙烯收率高达80%左右,其他副产物收率很少。而以石脑油为原料,乙烯收率在35%左右,另外还会生成丙烯、丁烯、芳烃等副产物,产品丰富。

从工艺路线来看,蒸汽裂解工艺仍是乙烯生产的主流工艺,约占乙烯总产能的97%,煤(甲醇)制乙烯从无到有,目前占2.7%左右。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技术也实现了工业化。尽管一些技术,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乙烯、以生物质乙醇为原料经催化脱水制取乙烯等,尽管工程化或经济性问题尚未实现工业化,但总体上来看乙烯生产技术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丙烯生产路线的多元化趋势则比较明显。来自蒸汽裂解装置的丙烯比例由10年前的67%左右降至2017年的50%,来自催化裂化的比例由34%左右降至2017年的29%。来自传统路线的丙烯比重大幅下降,而来自专产丙烯装置的丙烯比例显著提高,其中丙烷脱氢占比为9%,煤(甲醇)制丙烯比例为3%,高苛刻度催化裂化占4%,还有5%来自于烯烃歧化等其他专产丙烯装置。未来,来自专产丙烯装置的比例还将提升。

不同地区、不同原料、不同的工艺路线,烯烃的生产成本差别也很大。低油价下亚洲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成本显著下降,与北美和中东乙烷裂解制乙烯的现金成本差距缩小,由2012~2014年的600~900美元/吨缩小至近年的200~300美元/吨。中东和北美的乙烷裂解制乙烯成本仍拥有绝对优势,主要是其乙烷原料价格决定的。

竞争主体多元化

我国烯烃工业的供需缺口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注意,国内市场多元化竞争趋势明显,未来几年烯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国际方面,北美新增化工产能陆续释放,将加剧中国化工市场的竞争压力。2009年以来,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天然气价格下滑至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乙烷原料成本优势显著。在利益驱动下,美国掀起裂解装置投资热潮,2017年美国共有3套新建裂解装置投产,合计年产能为355万吨,这是美国自2002年以来首次投产新建裂解装置。未来几年,美国还将有多套新建裂解装置投产。乙烯产能的大量释放意味着下游衍生物产能的快速增长。2018年北美聚乙烯产能过剩超过450万吨,同期中南美洲聚乙烯供需缺口较大,北美过剩产品将流入中南美。

然而2020年随着南美供需缺口的减少,美洲地区过剩量将达到300多万吨,北美生产商必将参与亚洲市场的竞争。2017年美国有两套丙烷脱氢装置投产,新增丙烯年产能150万吨,2018年还将有新建丙烯装置投产,市场将呈现供大于求态势,生产商将以出口解决本土供应过剩的问题。低成本天然气原料大大提升了北美地区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全球的贸易和市场价格。

把目光转向中东地区,该地区乙烯工业发展步伐虽然放缓,但下游产品具最强成本优势。随着中东建设成本的提高、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和资源的短缺,2011年~2016年中东乙烯产能增长率降至3.6%。如果考虑到中东动荡的政治局势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在建石化项目可能将继续拖延,预计2016年~2020年产能年均增长率进一步降至2.6%。

但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尽管乙烯工业发展步伐放缓、原料价格上涨,中东仍然以全球乙烯生产成本最低,保持绝对竞争优势,对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的冲击仍在。2016年中国从中东进口乙二醇421.9万吨,占乙二醇总进口量的55.6%;进口聚乙烯560.3万吨,占聚乙烯总进口量的56.3%。

国内方面,中国民营石化企业影响力不断攀升,在聚酯和合成纤维领域已成为主力军。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还在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借助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原油—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涤纶长丝—化纤”全产业链。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浙江石化在舟山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400万吨/年对二甲苯、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项目总投资1730.9亿元,建设工期为2017年~2021年。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7月开工,计划2018年底投产。

盛虹集团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正在进行核准前公示,项目规划总规模为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对二甲苯和110万吨/年乙烯及游化工装置。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已进入建设安装阶段。

这些项目不仅起点高,而且具有规模效益,在技术和产品方案上也较先进,而且机制体制灵活、动作快,项目建设周期短、市场反应敏捷。

同时,中国煤化工进入调整期,但对石油基烯烃的影响仍在继续。自首套煤制烯烃装置于2010年在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投产以来,煤化工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煤化工路线乙烯总年产能达到453万吨,丙烯总年产能达到800万吨。随着原油价格中低位运行、国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以及水资源等问题,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项目优势大失。尽管目前处于在建和规划阶段的项目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但在中低位油价下,能够按期投产的产能比例较小。

但我们要注意到,煤制烯烃成本受油价波动影响很小,在35~55美元/桶的低油价下,石油烯烃成本优势明显、盈利空间较大,而煤制烯烃也能实现现金盈亏平衡;油价在65~75美元/桶时,煤制烯烃成本与石脑油制烯烃成本相当,具有较好盈利水平。同时,煤制烯烃企业在努力扩大下游聚烯烃产品种类。因此,无论从产能增长还是产品结构方面,煤制烯烃值得高度重视。

建 议

石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发展更加侧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一方面面临中东低成本石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又主要被欧洲、日本、美国等进口产品占领。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将呈现同质产品拼成本、差异化产品拼高端的局面,竞争日趋激烈,对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功能都将有更高、更新和更细化的要求。

对于石化产业而言,必须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提高市场反应和创效能力,实现企业增效。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尽量做到一体化、基地化。随着烯烃产业的发展,各区域市场趋向饱和,产品更多地要销往区外甚至海外。因此,布局时不仅要综合考虑资源和市场优势,而且要注重物流。通过物料互供和公用工程共享,资源得到充分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可考虑向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海外转移,在中东或北美布局天然气制甲醇项目或丙烷脱氢项目作为国内装置的原料,或者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中亚布局天然气制甲醇到烯烃项目,降低原料成本。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工业在中国历经50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成熟,从过去的增量为主进入做优存量、做强增量的深度调整期,一些盈利性差的装置将被淘汰。煤(甲醇)化工、丙烷脱氢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需不断完善技术和提升装置运行水平,转变过去粗放发展模式,重视节能环保、创新建设运行模式、细化原料加工路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下游产品方案设计要力求差异化、高端化,同时石脑油制烯烃、煤制烯烃要充分利用副产物多样化的优势,做好碳四、碳五和芳烃的综合利用,提升竞争力。

三是加强两化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改革进程。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借助能源互联网和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消费市场需求,主动掌握前沿信息,加强与销售公司、终端用户战略合作,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益。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课题研究与技术攻关,做好技术储备,提供创新引领。重视天然气高附加值利用,加大甲烷制乙烯和合成气制烯烃的研究开发投入,力争突破催化剂等核心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早日实现工业化应用。创新开发高端产品,如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五是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企业要消除一些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以满足不断升级的环保要求。同时,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绿色壁垒,逐步限制高排放、高环境风险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对我国石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大挑战。

(关键字:烯烃 烯烃工业)

(责任编辑:00839)
推荐资讯
每日聚焦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化工产业频道: 化工 | 化肥 | 磷化工 | 煤化工 | 塑胶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东区B区8-1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