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紧抓市场需求,从拼产能转向拼创新,从拼价格升级为拼品牌、拼附加值?……近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海南是天然橡胶产业大省,如何把握行业形势,因势利导,探索符合本省实际的产业转型路径,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
日前,天然橡胶产业创新联盟在海口成立。来自全国的天然橡胶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和省内相关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天然橡胶科技创新与应用场景展开讨论,分享和展望行业上下游的发展新成果、市场新需求、研发新技术等,共同探路天然橡胶全链“智造”。
现状 / 国产胶使用率日益增长。我国天然橡胶行业在高端制品的原料供应、自主制备、数字化等新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极为明显的体现是,过去,国产天然橡胶原料较少运用于生产高端轮胎制品。可以说,天然橡胶的品质,直接决定了轮胎的好坏。 “
天然橡胶是高端轮胎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参与研讨的国内某高端轮胎制造厂相关负责人结合产业实际介绍,在整条高端轮胎中,天然橡胶的重量占比和占用原材料采购资金比例均在30%以上,对高端轮胎的质量、性能和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该负责人解释,国外的天然橡胶原料虽然在品质上有一定优势,然而一方面,进口原料生产日期不可控,不利于同一批次产品的标准化,另一方面,该原料必须通过经销商采购,沟通和溯源存在一定成本。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多年来尝试通过技术研发和攻关,提升国产天然橡胶原料的性能。可喜的是,已有国产产品性能可比肩国外优势天然橡胶原料产品,目前正待进一步实验。这并非孤例。近年来,国产天然橡胶越发频繁地在高端市场崭露头角。深耕密封件、汽车等特种橡胶制品业务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鼎公司)技术总监柯玉超探讨了汽车产业变革下,高性能天然橡胶的新需求。
、“天然橡胶可作为原料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流体、密封、减震等四大系统。”柯玉超以一组数据为例——从2020年到2022年,中鼎公司的国产天然橡胶年使用量从652吨涨至3368吨,占当年使用总量比从约11%升至约32%。 需求 / 市场呼吁“双高”产品。下游消费市场的快速变革,对天然橡胶上游的原料市场提出了更高更多元的要求。可以看到,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双高”橡胶产品才能成为行业创效主力。
“随着汽车市场中产品向电动化、舒适化、轻量化转型,对天然橡胶原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新要求。”柯玉超透露,在此趋势下,相关制造企业希望天然橡胶原料能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和更好的耐疲劳性能及高频震动下的低生热性能。
此外,各下游企业对天然橡胶原料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的要求越发高。市场需求倒逼国内上游企业从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质量、加工工艺稳定性等各方面发力,提高竞争力。“上游企业可以多点发力,提升产品质与量。”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原料企业可进一步提升质量一致性,规范种植、采收、加工方法,人机料法环测全面控制,实施工业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保证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稳定、均一;另一方面,加快产能建设,胶园定点、加工定点,广泛布局,减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坐拥国内外近400万亩种植胶园,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早已意识到,并对胶园“种管养割”制定严格标准,抢先布局标准化胶园建设。据了解,2022年起,海南橡胶开展新一轮标准胶园建设,总结形成建设生态化、良种良苗化、技术革新化、管理信息化、典型示范化的“五化”标准胶园管理新模式,当年完成80万亩标准化胶园建设,并于今年3月通过全国天然橡胶专家组评审验收。2023年,海南橡胶继续推进65万亩标准化胶园建设,并依托国家天然橡胶良种良法补助项目,加快推进低产低质胶园更新,在承接2022年8.4万亩橡胶更新种植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3.5万亩2023年天然橡胶良种良法补助项目任务。
省内各科研单位也纷纷发力,在天然橡胶良种、良苗、良法上下足功夫。如海南大学天然橡胶科研团队针对分子育种、栽培与土肥、病虫草害防治、智能化生产等多个方面发力,通过新品种、产品、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动海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组建了10个研究室(26个课题组),涵盖了天然橡胶基础与应用全产业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技术。行动 / 结盟汇聚多方力量。产业越向高端化迈进,越考验资源配置能力。不仅是原料资源、技术资源,创新资源、资本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勇于做出更多尝试
(关键字:天然 橡胶 全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