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报道:10月以来,铜价快速拉升,创下四年以来的新高。整体看,10月是季节性旺季的尾部,但需求端并没有超预期表现。铜价上涨是废铜进口政策、短期资金因素和长期乐观预期共振的结果,并非需求驱动的。四季度铜市需求端走弱,这意味着铜价过度乐观的涨势会得到修正。
废铜进口政策点燃市场热情
7月底,废七类废杂铜在2018年底禁止进口的消息一度刺激铜价上涨。“十一”假期之后,市场再度传出废六类部分进口废铜资格也将被取消的消息。废七类和废六类进口合计130万吨,体量较大,市场担忧供应缺口。
政策初衷并非禁止废铜进口,而是禁止洋垃圾,侧重于环保角度。从相关方面获得的信息来看,从2018年起,只是贸易单位代理进口废铜资格将被取消,正常使用废杂铜的进口企业,大型贸易商并不受政策限制。进口政策并非铜价的大幅拉升的主因,主要在于市场预期的变化。
铜的金融属性不可忽视,一旦出现利多的题材,往往资金大规模集中做多会对涨势有放大作用。从持仓来看,2017年三季度以来,国内铜市场多头持仓非常集中。以10月16日收盘后持仓数据为例,格林大华期货席位在所有铜合约上多头持仓合计达到70501手(约合35.25万吨),占所有多头持仓的18.6%。
“十一”假期之后沪铜远期曲线异常,沪铜并非严格意义的Back结构(近高远低),也并非严格意义的Contago结构(近低远高),其中10月、11月、12月和1月四个合约出现Back结构,1月、2月及之后的远月继续呈现Contago结构,这种异常的价差结构,意味着短期合约价格曲线扭曲。对比之下,LME铜远期曲线相对合理,继续呈现Contago结构(近低远高),只不过,0—3、3—15个月的价差在此轮上涨中收窄而已。
政策托底及宏观数据季节性反弹
对于铜价而言,金融属性较其他大宗商品要大,因此铜价对宏观数据非常敏感,尤其是对地产数据。9月货币供应M1和M2增速环比反弹。对于货币供应和铜价二者关系而言,货币供应领先于铜价反弹,这意味着广义财政支出回暖(包括PSL等定向资金投放)和居民加杠杆(消费贷、经营贷变相流向楼市)对需求端托底的力度超预期。从需求端的宏观指标来看,1—9月基建投资(不包括电力等)同期增速持平于1—8月,为19.8%,房地产投资较1—8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为何对经济同样敏感的“黑色系”商品没有再创新高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黑色系”需求同样遭遇环保督察和采暖季限产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宏观指标回暖可能是季节性因素,其中表现突出的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略微反弹,但是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增速继续回落。其他终端行业,如汽车、家电等产销增速也延续回落势头。
总结,从供应来看,下半年铜精矿产出明显恢复。通过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反弹至80美元/吨以上可以看出,9月包括汽车、空调产销增速回落,电力投资对铜消费拉动有限(主要是特高压建设)。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对铜消费相对增速高,但绝对量才几万吨。因此,铜大概率会向下修正。
(关键字:铜 废铜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