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铜陵:“古铜都”立体转型之路

2016-8-29 9:39:38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以矿山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天灰气浊,山秃水浑。近日,当记者一行走出铜陵高铁站时,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天空碧蓝、空气清新;乘车前往市区,沿途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附近江河湖水清澈,远处青山环绕。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呼:“这是铜陵吗?!”
  • 关键字:
  • 铜陵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以矿山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天灰气浊,山秃水浑。近日,当记者一行走出铜陵高铁站时,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天空碧蓝、空气清新;乘车前往市区,沿途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附近江河湖水清澈,远处青山环绕。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呼:“这是铜陵吗?!”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1956年建市,是我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的困局,铜陵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探索,一任接着一任实践,致力于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斗,这座城市终于实现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古铜都 当代铜基地

铜陵市,别名定陵、义安, 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铜陵入选并纳入其中。

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0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铜经济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强市之基,铜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铜陵自商周开始采冶铜,历时唐宋元明清,三千年不曾有大的中断,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是各地古铜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

铜陵古采冶铜遗址不仅具有点多、面广、历史悠久的特点,而且其生产力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具有沿袭性、广泛性、多样性和配套性等特点,铜矿开采冶炼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若将各处遗址简单排列一下,就是一部地方冶金发展史,在中国冶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铜陵境内古铜矿遗址上历代遗存的古炼渣初步估计现存总量约有200万吨左右,若按1:15的铜、渣之比推算,至少已生产了10万吨以上铜料,古铜矿的规模及地位可见一斑,是我国先秦时期南方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它的发现对解决中国青铜原料来源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矿冶考古专家华觉明先生这样评价铜陵:“铜陵地区的古矿规模更大,年代跨度又长,从商周到唐宋一直是采铜冶铜的中心。铜陵在古代全国所处的地位,我想大概就像今天的宝钢、鞍钢一样,举足轻重。如果说湖北的铜绿山是古荆州的铜都,那么铜陵毫无疑问是古扬州的铜都,并且规模更大。”

铜陵资源丰富。被誉为“八宝之地”,现已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铜、硫、石灰石储量居华东乃至全国之首。铜陵盛产丹皮、明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及蚕桑、苎麻、生姜等农副产品。铜陵临江含湖依山,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是世界级旅游胜地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两山一湖”的北大门,著名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头天门——大士阁就坐落在铜陵市南部城区。

铜陵工业基础厚实。经过多年的发展,铜陵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拥有包括铜陵有色、三佳科技、铜峰电子、精达股份、六国化工、安纳达钛业等6家上市公司。铜加工、化工、电子等主导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近几年来,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正在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材料、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化率达67.6%,居安徽省前列。

“推车上坡不进则退” 转型是唯一出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

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说,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如果不转型,必然会衰败。如苏联巴库,忽视替代产业发展,在累计生产了12亿吨石油后“油尽灯枯”。原云南东川市因铜矿资源枯竭,缺乏接续产业,由地级建制降为昆明的县级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矿竭城衰”的城市。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铜陵的财政主要是靠铜吃饭。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开采,主导产业铜产业的矿产资源日趋枯竭,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财政困难,根本无法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社会问题接踵而至。“我们面临的局面是推车上坡,不进则退,必须走转型之路。”宋国权说。

宋国权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铜陵市就以“醒来,铜陵”为主题,在铜陵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热潮,进一步开阔了广大干群的视野。之后,相继开展了“起来,铜陵”、“崛起,铜陵”等解放思想大讨论。2014年,以“转型,铜陵”为主题,组织开展“城市转型、干部先行”专题讨论,为深入推动转型发展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强大合力,动员全市上下坚决摒弃资源情结和依赖心理,主动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铜产业是铜陵主导传统工业,和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以资源为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必须摆脱资源化,培育发展接替主导产业,形成有实力、有活力、有潜力的产业经济结构。

“现实情况是,不少城市的转型发展,往往原有支柱产业和接替产业两头踩空。”宋国权说,因此,铜陵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并没有选择完全替代式的经济转型模式,而是从铜陵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改造提升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构筑转型发展的“硬脊梁”;另一方面培植壮大增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锻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在这一思路下,铜陵市立足自身优势,提出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铜产业发展定位,努力构建包括采矿、冶炼、铜材加工、铜装备制造、铜文化等完整的产业链。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千亿企业引领、百亿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希望、民营经济促进“四大工程”,开展百项技改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两化融合”和“互联网+”,形成壮大了化工新材料等10个产业集群,延伸了模具等5个产业链条,铜冶炼工艺技术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万吨级水泥熟料工艺、磷复肥生产和硫酸生产技术等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2014年以来铜加工材产量连续两年超过电解铜产量,去年达到了158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铜业加工基地。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批项目、一套政策”的方式强力推进。去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2.9%。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大力实施“321”工程。对有色、化工和建材等产业进行耦合,形成了铜、硫、石灰石资源三大产业循环链;对园区的产业布局进行生态化重构,实施了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了内陆地区第二家“圈区管理”园区,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和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构建了一个“企业小循环、 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网格体系。

全方位推动城市整体转型

“越是环境差,越要下决心整治。”宋国权说:“所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必须着力推动城市的整体转型。”

为此,铜陵除了抓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发展外,还狠抓城市功能的提升特别是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以及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

据了解,自2014年起,启动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在政策上建立市、区共担投入机制,打通棚户区改造安置与保障房供应渠道。坚持群众作主的做法赢得了群众广泛支持。

围绕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资源利用规模化主题,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铜陵市环保局副局长秦岩介绍,2013年以来,累计实施千亿铜产业链等五大类典型示范项目121个、“六化”项目219个,完成投资287亿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清理小选矿、小采石场189家,占境内总量的83%;关闭小煤矿16个,实现煤矿行业整体退出,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60家,因此年减少工业产值28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

向大气污染发起攻坚,三年来完成工业污染、燃煤锅炉、建筑扬尘、黄标车淘汰等治理项目4828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作,治理率、恢复率分别为34%、51%。

下大力气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新建改造城市骨干路网和支次道路100多条;全面淘汰了铸铁燃气管网;改造了一批老旧小区;建成开放了一批文化体育场馆;五年投资10亿元,建成污水管网近4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起信息化、网格化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扩大就业放在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优先保障失业矿工、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及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再就业。全面加强养老、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着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铜陵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2015年,在安徽省社科院发布的居民幸福指数分析评价报告中,铜陵在全省“幸福”城市中排名第二。

随着转型的深入和推进,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古老城市,如今焕发出新的光芒。从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到现代化的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城市;从改革开放初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到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优秀市;从以生产为主的工矿城市,到宜居宜业的全国文明城市,如今的铜陵正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市。

 

(关键字:铜陵)

(责任编辑:00955)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830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