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普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个热点问题
一、会议首提资源配置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次会议提的是“决定作用”,之前的说法是“基础性作用”,请问,从“基础性作用”到 “决定作用”,这意味着什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提法由之前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调整到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被称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是在推动这次改革决定实施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之所以能同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拉开经济发展阶段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诸多因素中,中国多了一个政府可以集中物力办大事的优势。
但问题是在过去几年,许多重要领域,政府权力支配资源,而不是市场支配资源。 权利、资本和市场资源利益的结合也孕育了腐败的温床。中国改革难题积累多年,中国房地产价格是越改越失控。电视媒体调查中国民众对“三中全会”期待的住有所居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民生第一要求。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建立起来的庞大地方债务,地方盲目投资,产能过剩都和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有关。如果不改变政府对土地资源的支配权,继续维持土地财政和高房价,打工族安居问题也很难解决。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很清楚: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摆正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政府职能改革。
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决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并不是说决定写进去了,问题就解决了。事实远非如此。如何健全政府职能,如何摆正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在不断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希望能在2020年基本解决好这个改革大课题。
二、三中全会明确改革总目标:7年内取得决定性成果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请问马忠普先生,对待这个“7年内取得决定性成果”的问题,您有何独特理解?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系不协调的体制问题。权利、资本和利益的勾结滋生了中国式的腐败。已经积累的许多重大社会经济利益结构关系失衡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继续稳定发展的活力。如何跨越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中等收入陷阱,如何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破解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凡是对中国社会经济矛盾关系深入了解的人都看到了中国面临的改革任务相当复杂而艰巨。虽然决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的合理性是相对的。对体制的合理性认识不能离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改革不是对不合理的体制清算,这种极左的休克疗法很危险,不仅不解决问题,也只能导致经济停滞和社会动乱。而真正有效果的改革只能是在发展中创造新的,富有活力和公平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正是这个原因,真正的改革是在经济发展中,敢于抓住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热点问题,统筹全局,系统协调的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建树。很显然,通过改革解决这些体制问题绝非短期就能取得明显效果的。需要做长期坚持改革的不懈努力。
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农村落后和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仅存在艰巨的改革任务,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我国还面临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百姓安居和就业问题。过去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已经到了必须依靠改革释放潜在内需和经济发展动力。这个过程客观上要求改革内容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稳定的不利因素。可以说改革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直接关系到2020年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问题。所以说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是符合实际的。也显示了中央改革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七年改革目标将带领我国社会经济迈入一个新时代。
(关键字:改革目标 社会经济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