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海县又有5家硅材料加工企业拿到采标证书,通过采用国际标准,硅产品的档次不断提升,有了行业“话语权”,敲开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大门。这是东海县指导服务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来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标准化,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它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作为闻名中外的“中国水晶之都”,东海县早在四年前,就亮出了技术标准战略的旗帜,通过政府各项奖励推动,着力打造硅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石英玻璃制品加工、新型电光源、石英晶体加工、高纯硅微粉加工、水晶、高纯晶体硅材料和有机硅七大产业链。
据统计,近年来东海县指导企业参与的国家标准达30项、备案企业标准1000多项、制定企业标准300多项,先后获批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东海材料产业集群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称号。“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标准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乃至准入门槛,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全县硅材料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行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中,东海县因地制宜、结合县情,积极探索“标准联盟”的标准化运作模式,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对成立标准联盟的条件、需求等进行详细调查。建立硅材料产业联盟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联盟工作模式,制定《球形硅微粉》《石英玻璃板》等15项企业联盟标准,培养百余名标准化工作人员和20余名标准化专家。还主导制定《光伏级石英砂》《方石英》《熔融石英》等15项光伏、硅材料领域重要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承担了省科技厅“基于硅资源深加工的电子级硅材料标准研究”科技项目,促进硅材料深加工产品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相关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带动硅材料产业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东海县将标准化科研项目纳入科技成果评定范围,实现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的信息互通,建立产学研联动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平台。虽然我国硅产业发展迅速,但国内硅材料领域尚没有综合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缺乏统一的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东海县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的国家硅材料深加工质检中心,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的省硅资源开发研究院,搭建的半导体(硅材料)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检测服务平台和研发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难题,提供产品质量水平依据,也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数据。
如今,东海县已拥有530家硅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6家,具备自营出口权企业55家,成为中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东海硅材料品牌已在国内外打响。
(关键字:硅 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