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真的不再怕“双反”了?近日欧盟“双反”再次来袭,欧洲光伏制造协会再度向欧委会提交申诉,指控中国光伏企业为规避“价格承诺”带来的影响,辗转通过马来西亚等地将产品销往欧洲。许多人再次为中国光伏“捏了一把汗”。
不再“墙内开花墙外香”可以说是近几年我国光伏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众所周知,在国外屡遭贸易壁垒的中国光伏近两年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启动,光伏业“两头”在外的局面有所缓解。“目前在国内光伏地面电站的发展状况很好,但是分布式电站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能把分布式的问题解决好,那么光伏的产能消纳就真的不是问题了。”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黄碧斌表示。
光伏出口格局已扭转
2013年8月,中欧就我国输欧晶体硅光伏产品价格达成“价格承诺”,如今,这些当初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被指责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地向欧洲出口光伏产品。目前,欧盟已经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及关键零件进行“反规避调查”。如果在“反规避立案调查”中一旦发现有违反“价格承诺”,规避关税的行为存在,其实施主体将被从执行“价格承诺”的企业名单中剔除,并被课以重税。
对于可能再次来袭的欧盟“双反”,位于东莞的光伏企业南玻光伏表示压力不大,因为南玻光伏虽然是东莞唯一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但经过几轮的“双反”,市场重心早已转向了亚洲市场和国内。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提供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对欧洲出口额为28.1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25%,出口占比甚至下降到了20%以下的较低水平,仅占中国光伏产品全年出口份额的19.55%。
与此同时,亚洲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出口额占比最大,达到78.5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73%。2014年出口增幅最大的市场,则是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额4.86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59.21%。
国内分布式市场发展尚在起步阶段
当然,光伏产品对出口依赖的降低得益于国内市场迅速启动。但近两年来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国家能源局的光伏年度目标为14GW,其中分布式8GW、地面电站6GW。最终,2014年全国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0.6GW,完成年目标的76%,其中力推的分布式仅完成26%。
“地面电站由于有上网标杆电价,收益模式明确,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分布式虽然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黄碧斌说。
黄碧斌认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目前分布式光伏在并网问题上已经没有障碍,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激励政策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等。
据黄碧斌介绍,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分布式的补贴主要分两种形式。首先是初投资补贴,政府以一次性财政补助的形式给予初投资成本补贴。在分布式电源发展初期,很多国家都采取过这样的补贴方式。如德国和日本。日本在1995年实施的“新阳光计划”,第一年的项目补贴占初投资50%,以后新上项目的补贴比例逐年递减10%,直到2005年才取消了初投资补贴。
在经过初期的初投资补贴之后,基于发电量的电价补贴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选择。即以高上网电价弥补高投资,保障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德国于1990年开始对光伏分布式发电实行固定上网电价,并于2012年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上网电价动态递减机制,解决了光伏装机过快带来的补贴资金规模迅速扩大,居民电价飞涨的问题。
我国目前对分布式光伏采取的政策是全电量补贴政策,补贴价格统一为0.42元/度。黄碧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我国可以尝试考虑建立光伏的固定上网电价,让分布式投资收益模式更加明显。
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
对于分布式业主来说,除了补贴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外,是否能顺利融资也是一道难题。“由于目前分布式发电用户多为民营企业,其用电量容易受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存在电费拖欠、用户变更等合同履约风险,导致分布式项目总体收益不稳定,投资吸引力不足,同时银行也对分布式融资持谨慎态度。”黄碧斌说。
对此,除了国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明确分布式的收益模式之外,晶科能源地面电站建设时采取的收益监控方式也值得分布式电站借鉴。晶科集团全球品牌负责人钱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时候,由于银行或投资人对于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无法掌握,加大了投资风险。晶科的电站运程控制中心能不间断对所有旗下运营的电站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不仅降低运维成本,几何倍数地提高运维成效,所有的电站数据还通过云端数据中心分享给投资人和银行,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们都可以清楚、无障碍地了解电站运行,分析投资回报率达成情况,大大增强了银行、投资人对项目品质、管理水平和企业本身的信心。
(关键字:光伏 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