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之后,中央高层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
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并指出,明年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近期,多则报道也频频把供给侧改革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话题相关联。供需矛盾越突出的地方,对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应当越迫切。因此,对钢铁行业而言,行业目前进行的去产能、降成本、优结构、提效率、保资金、重创新等都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改革要让“僵尸企业”“安乐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曾指出,根据2013年相关数据计算,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0%,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他同时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
工信部在今年3月份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完善钢铁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对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积极改造升级。改造升级之后,仍然达不到的将逐步退出,有序压减过剩产能。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钢铁企业盈利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已经有一批产能退出市场。
如果不配备相应的政策条件,化解产能过剩的机制会越来越僵化,直到企业大面积裁员破产。因此,成功的改革必须有能力避免企业“猝死”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具备如下特征: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员工、企业、政府责任划清,退出的产能和劳动力能够重新加入经济建设,“僵尸企业”退出有章可循。
对于“十三五”期间的供给侧管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供给侧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清理‘僵尸企业’。最主要的是,要让一批‘僵尸企业’‘安乐死’。”
范剑平认为,‘僵尸企业’‘安乐死’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多重组、少破产,即由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来兼并重组,并在这个过程中坚决关停污染、落后的产能。这样,也有利于支撑产品的价格。“当然,保价本身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亏损,因为企业亏不起,银行也亏不起。”范剑平补充说。
范剑平同时指出,“僵尸企业”的退出可能要分几年逐步实施。他认为,2016年退出的企业将主要是地方国有企业。因为一些地方国有企业尽管在地方可能是GDP的“台柱子”,但对于国家还是体量较小,而且处于亏损状态。另外,资不抵债的民营企业也可能会有兼并重组的意愿。
供给侧改革要为企业降低成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4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组合拳”。
当前,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成本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生死线”。
在本次“组合拳”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格外引人关注。所谓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是指因政府的各种制度工具所带来的成本,包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等。国务院2015年10月19日印发《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自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被认为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范剑平表示,负面清单管理将是“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制度创新,可以有效激活市场主体的潜在活力。
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下,只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市场主体才无法进入,即凡是清单没有列明的领域,市场主体均可以进入。在相对应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政府依然形成了事实上的管理,政府通过各种规范性文件,仍然限制着市场主体在某些领域进入。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限制和规范公权,尤其是规范审批权,从而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法无禁止即可为。”范剑平比喻说,“负面清单管理就是把捆在企业身上的绳子剪断。”
此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是构成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部分,是压在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今年前10个月,在存贷款利率连续下降的背景下,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仍同比增加14.39亿元,增幅为1.78%。吨钢财务费用达到150元/吨,在10月份钢材平均结算价格中所占比例达到7.5%。
当前,虽然国家不断下调贷款利率,但钢铁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而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润率远高于实体经济,尤其是高于制造业的利润率,也显示出这种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不合理性。解决这些问题,急需通过更加精准的措施,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怎样才能真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朱继民指出,要严格税收、环保监管和执法,并通过深化改革创造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朱继民建议有关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惩处偷、逃、漏税行为的企业;按照环保标准要求,出台执法措施,严惩环保违法企业;尽快研究出台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措施,堵住一些企业销售产品不开发票的政策缺口。
供给侧改革要让创新者得益
经济学上,有效供给包括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产品的成本价格,所有的有效供给都会归结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综合。因此,钢铁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研究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含金量,同时,控制好成本与价格。
可以预见的是,供给侧改革伴随着弱势企业的退出,会使钢铁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更适应市场,更有针对性,基础产品则将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份额,其间的价格差距会被拉得更大。届时,市场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再是供需矛盾,而是企业创新能否满足市场对企业创新的需要的矛盾。
这还涉及到钢铁企业的供给营造市场、引导需求的问题,即通过有效供给的提高去扩大需求。正如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曾对《中国冶金报》记者所说:“什么叫做高附加值产品?螺纹钢在迪拜卖到10000元/吨,算不算高附加值?”因此,只要企业找对了相应的市场需求,中低端钢材的供给也可以是有效供给。
不难看出,钢铁企业改善有效供给可以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包括使有效供给精准送达用户手中所需要的服务体系建设,以最终达到需求重构的效果;也可以从管理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入手,构建与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价格和成本体系,从而化无效需求为有效需求。
不过,为了长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将更强调技术创新,并立足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范剑平介绍,今后的减税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年营业额3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税费全部减免,该政策执行到2017年底,以后可能还会延长;二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源尽可能多地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所以,未来哪家企业搞科技研发,哪家企业就会获得较大的减税支持。一般性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是不会给予税收支持的。”范剑平指出。
这是否意味着钢铁、有色企业就没戏了?“不一定,如果企业做的是进口替代的研发活动,钢铁企业和有色企业一样可以享受减税优惠。”范剑平举例说,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其中主要是建筑用钢,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需的优质特殊钢材仍需大量进口,如果钢铁企业可以研发出替代进口的产品,那这笔研发费用可以得到大量减税。
“‘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不仅需要精准减税,还会定点投钱。”据范剑平介绍,国家最近投入了大量资金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有可能搞进口替代技术的科技研发企业,平均每个企业5亿元,只要极低的利息,还附带一大批优惠政策。这个款项可以在10年后偿还,偿还形式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国家投资入股。“这就是中国政府支持企业科技研发的举措,目前,已经投资了3批企业。”
“中国的供给侧管理与国外那种普遍、全面的减税是不一样的。”范剑平还指出,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力队伍中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的比例,才是解决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后潜在增长力下降的根本出路。
供给侧改革告诉钢厂不要寄望于刺激政策
有了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是否还会发力?
范剑平提出:“对于中国来讲,未来5年,必须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才能保证‘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增长率6.5%的目标。”
“要真正理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供给和需求要双向发力。”范剑平解释,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严格来讲,不存在谁优谁劣问题。需求侧管理侧重于解决短期危机问题,供给侧管理则是要解决长期调结构和转型的问题。
与此同时,范剑平指出,中国不能光靠刺激投资、刺激消费、刺激出口,还要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这意味着钢铁行业寄希望于国家重新依靠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刺激出口等手段,刺激用钢行业需求的路已经走不通了,而依靠供给侧改革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长期结构性矛盾,才是全行业脱困转型的希望所在。
(关键字:钢铁行业 供给侧改革 产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