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向WTO递交了G/TBT/N/EU/504号通报,拟于近期对欧盟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进行修订,新指令拟将玩具表面可刮出物中的六价铬迁移限量由0.2mg/kg加严为0.053mg/kg。新规一旦实施,限量将收紧4倍,玩具出口风险将大增。
欧盟委员会在修订意见中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欧盟之前用于确定六价铬迁移量的毒理学数据和每日耐受量等数据已不合适。根据2015年最新评估,欧盟健康和环境风险科学委员会更新了六价铬的每日耐受量数据,并考虑到当前的检测技术手段,提议将六价铬的迁移限量收紧为现有的标准检测方法所能检测的最低浓度(0.053mg/kg)。
业内人士指出,铬是常见的重金属,主要有三价铬和六价铬两种形态,其中三价铬本身无毒,而六价铬则属于吸入性有毒物质,可通过消化、呼吸道、皮肤及黏膜侵入人体。消费者特别是儿童如果长时间或较高浓度地接触六价铬不仅会导致过敏、皮炎等症状,还可能造成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以及胃、肝、肾功能损坏,甚至引发癌症和遗传基因缺陷等严重后果。
玩具中的六价铬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使用的颜料或者染料。传统颜料或染料中的铬酸盐等物质都可能释放或转换成六价铬。二是某些玩具上的皮革等材料。实际上,六价铬残留早已是皮革行业的“顽症”,其来源除了染整所用的含铬染料外,染整环节的复杂化学反应也可能促使原料中无毒的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今年以来,我国出口消费品因六价铬超标而被欧盟发布不合格通报的事件已达16起。
欧盟作为全球法规的风向标,对玩具中的铅、铬等重金属的管控格外严苛。如欧盟玩具指令已根据风险不同对玩具中的三价铬和六价铬分别设定了不同限量,而美国和我国等目前都只对总铬设定限制。近年来欧盟对六价铬的管控更是持续收紧,如2013年将该物质列如REACH法规限制清单;2015年则将与皮肤接触皮革制品的六价铬限量从1000mg/kg直接加严为3mg/kg。尽管此次欧盟的修订意见已经达到现有的检测极限,但欧盟玩具安全专家组仍提议每两年审核六价铬的适用检测方法,确保能够测量到更低浓度。据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目前正在审核EN 71-3标准中六价铬的最新测试方法,其检测浓度可能进一步降低到0.0025mg/kg,企业需密切关注。
玩具是我国的重要出口产业,年出口额已达数千亿元,且增势迅猛,但每年因限用物质超标等原因遭遇欧美通报的事件也达数百起,风险不容忽视。检验检疫专家提醒出口企业:一是要严把“原料关”,采购符合欧盟标准和法规的涂料、染料等原辅料。二是严把“设计关”,要将玩具安全的要求融入到产品设计环节,如避免使用皮革材质,减少可能涉及含铬染料的颜色等。三是严把“出厂关”。产品出口前应委托权威机构对六价铬等物质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进口国要求,避免后续不必要的质量纠纷。
(关键字:欧盟玩具 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