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带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尽管今年在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呈现高位震荡态势。
那么,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已经“见顶”了吗?多位受访业内专家认为,总体来看,下半年我国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快速回落,但同比涨幅应比上半年缓和不少,继续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猛涨对制造业投资、中小企业经营、通胀压力等多方面都造成了影响。以钢铁行业为例,有钢铁企业反映政策性因素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钢材的价格。对此,专家建议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监管和预期管理,切实稳定通胀预期。
大宗商品价格触顶后保持高位震荡态势
2021年上半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多品种期价创历史新高。随后,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成为重要节点,当天创下历史新高的铁矿石、焦煤、线材、螺纹钢等多个品种的期货价格,在会议之后都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呈现高位震荡态势。
具体来看,5月12日之后,焦煤价格震荡过近两个月,从7月9日恢复单边快速上涨的势头。7月9日至8月9日,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连续上涨4周,上涨27.9%。此后两周虽有所回调,但8月23日大涨7.98%,24日继续上涨5.79%,24日最高已经涨至2571元/吨,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目前焦煤现货市场均价较去年同期涨逾九成。
线材主力合约的价格在5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相较去年底上涨41.61%,随后在高位震荡。
螺纹钢主力合约的价格在5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相较去年底上涨40.63%,随后开始宽幅震荡至今。
受国际市场影响更大的原油主力合约,7月6日的价格较去年底上涨57.14%,创下去年1月以来最高值,随后也在高位震荡。
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在5月12日达到高点后也高位震荡了两个月,但7月16日以来一路下跌,一个月的时间跌幅超30%,创去年10月以来新低。现货价格也随之不断走低。
国内外多重原因造成此轮大宗商品涨价
业内专家认为,造成此轮涨价是国内外多重原因的共同推动。
第一,疫情之后多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全世界流动性大大增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认为,当前全球流动性较为宽裕,放大了短期内的价格波动率。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与国际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接近。
第二,全球供需不平衡,供给存在缺口,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国际大宗商品生产国由于遭遇外部环境变化,如美洲干旱、新冠肺炎疫情等,导致大宗商品生产和供应恢复明显滞后,而全球经济的缓慢恢复也带来了需求的扩张,由此产生了阶段性的供求错配、供需缺口。
此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认为,美元汇率持续贬值,也是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炒作也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波助澜”。
第三,国内产量的政策性约束压缩了钢铁等品种的供给。
根据记者对河北钢铁企业的调研,为严格落实地方环保政策,企业开工率目前在60%至70%左右。产量方面,钢铁企业纷纷表示今年的产量会较去年有所下降,有的企业预计今年粗钢产量与去年相比下降约7%-8%。
“目前钢铁企业的开工率仅为60%至70%,主要是受政策性因素导致的,并不是钢铁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说,“政策性因素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很大。我们预计唐山全年减产5000万吨,其他地区也存在减产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除河北外的产钢大省均实现了粗钢产量同比增长。自7月开始,全国粗钢产量开始整体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全国18个省市粗钢产量同比下滑。其中,河北省粗钢产量为1813.14万吨,同比降19.51%;江苏省粗钢产量为1014.48万吨,同比降2.27%。
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
那么,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见顶”了吗?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总体来看,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快速回落,但同比涨幅应比上半年缓和不少,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将带动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但国内政策对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平抑作用。因此预计今年内大宗商品价格或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此外,随着全球流动性的预期收紧,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金融因素可能有所弱化,降低了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总体判断,预计本轮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单边快速上涨快接近尾声了,但也不要指望快速的回落,未来将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处副处长张前荣说。
张永军表示,基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去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数逐步抬高,今年下半年价格可能还会略有上涨,但是上涨动力会减弱,同比涨幅可能在峰值区域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开始下降。
记者调研了解到,钢铁企业普遍预计下半年钢价以宽幅震荡为主,但高点也很难突破5月份的最高价。
“从供给端看,政策性因素导致部分地区的国有钢铁企业开始实施减产计划,钢材产量有缩减预期。从需求端看,淡季即将结束,钢材需求有回暖预期,在供缩需增情况下,加大了钢价上涨的动力。然而,阶段性政策性调控压力仍存,并且可以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出口,增加国内供给。因此预计未来钢材价格难以快速大幅上涨,仍将以宽幅震荡为主。”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说。
大宗商品涨价对投资、中小企业经营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业内专家指出,PPI的结构性上涨,会使利润在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再分配效应,大宗商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中下游议价能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利润受到侵蚀,降低企业扩张投资的生产意愿,拖累制造业投资的恢复速度。
“政策性因素管控生产,尤其是不定时的环保管控,让钢铁企业烧结、高炉、转炉等大型装备频繁启停,严重增加了企业原料消耗及成本支出,并导致产品质量大幅波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造成了较大影响。”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说。
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也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上游行业利润增速领先。然而,聚集着大量中小企业的中下游行业议价能力弱,终端消费品类价格无法随着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中小微企业被迫承担成本上涨压力。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对消费品价格的传导作用有限。“消费者所感受到的通胀水平,以CPI来衡量的整体通胀水平不会太高。一方面国内供给能力较强,尤其工业生产的能力较强,中下游企业吸收上游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强,因此面向下游的传导不会那么直接;另一方面,处于低点的猪肉价格也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预计CPI难以大幅上涨。”徐高说。
多方面举措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
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业内专家建议,要从供给、需求、预期等多方面入手。
在宏观政策方面,郭丽岩认为,下半年应坚持政策定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制造业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注重固本培元、稳定预期。
做好保供工作也是稳定价格的重要前提,张前荣建议,建议在确保安全开发的前提下,提高煤炭企业产能利用率,增加国内煤炭供应,增加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适当压减煤电,减少电煤消耗。钢铁方面,建议加快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废钢利用比例,适当减少出口,优先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此外,张前荣还建议,上下游行业应协调发展,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打击投机炒作等违法行为。还应处理好长期发展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引导市场主体对煤炭、钢铁、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合理预期。
(关键字:大宗商品 钢材 铁矿石 焦煤 线材 螺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