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化工产业> 化工> 推荐资讯

我国MTO产业前景:逆境中奋力发展

2017-4-7 8:49:25来源:期货日报作者:
  • 导读:
  • 广义的MTO,指的是经由甲醇路线制取烯烃的一种工艺。近年来,我国上马大量非原油路线的烯烃装置,例如MTO装置,为烯烃市场多元化结构做出了贡献。
  • 关键字:
  • 甲醇 甲醇制取烯烃

未来,甲醇市场产销更为分化,各地区相对独立,而价格联动性增强

广义的MTO,指的是经由甲醇路线制取烯烃的一种工艺。近年来,我国上马大量非原油路线的烯烃装置,例如MTO装置,为烯烃市场多元化结构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煤制一体化装置出现,甲醇在这一产业中成为重要的中间体,而MTO产业的发展,则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现状 我国已经建成24套甲醇制烯烃装置

2010年9月,世界第一套以煤为原料,经由甲醇制取烯烃的装置在内蒙古包头市试车成功。这套神华集团承担的国家煤制烯烃示范化项目,正式开启了煤制烯烃的元年。也正是这套装置,让国人第一次认识到煤经由甲醇,还可以生产乙烯、丙烯等烯烃产品。

截至2017年1月,我国已经建成、投产甲醇制烯烃装置24套,总产能1079万吨/年,理论上消耗甲醇2910万吨/年。这其中,完全或部分自产甲醇的装置有13套,甲醇产能为1900万吨/年。这些自产甲醇的烯烃装置,通常称为CTO装置,也就是煤制烯烃装置。

因原料为煤炭,产品为烯烃,甲醇对其而言只是中间体,所以甲醇价格的涨跌并不会对生产利润产生影响。真正的外采型MTO装置,才是对甲醇市场产生影响的主力。

截至2017年1月,我国总计建成投产11套外采型MTO装置,产能475万吨/年。其中,仅有中原乙烯20吨/年、神华榆林68万吨/年、中煤蒙大60万吨/年位于中西部地区,其余8套装置全部位于沿海地区。上述装置理论上消耗甲醇1280万吨/年。其中,沿海地区消耗甲醇880万吨/年。这些外采型MTO装置的存在,使得东西部甲醇供需不均衡的传统格局加剧,并且促使我国甲醇市场逐步形成多个以甲醇制烯烃企业集结地为中心的区域性市场。

预计到2020年,我国规划和批准的甲醇制烯烃产能会达到2000万吨/年。其中,完全外采型的甲醇制烯烃装置约占三分之一。不过,近年来原油价格走低,甲醇由完全过剩产业变成了相对过剩产业,甲醇价格逐步走高,对我国甲醇制烯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下游产业结构来看,西北地区一体化CTO装置多数选择PP、PE为产品,而沿海地区的MTO装置多数以甲醇制烯烃装置的乙烯、丙烯产品为原料,其下游复杂,目前已知的产品就包含PP、PE、PVC、EVA、MMA、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聚醚、乙二醇、丙烯腈、丁辛醇等十几种。沿海地区甲醇制PP、PE的产能仅有100万吨/年,不到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从原材料来看,西北地区CTO装置是煤炭到聚烯烃的产业链条,甲醇与乙烯、丙烯一样仅为中间体,而沿海地区MTO装置是甲醇至十几个下游的产业链条,甲醇是原材料,乙烯、丙烯为中间体。所以,能对甲醇贸易造成更大影响的,是沿海MTO装置的运行情况。

上述因素决定了沿海地区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利润不可控性更强,其终端产品的走势与甲醇并不存在必然的涨跌关系。西北地区CTO装置虽然产品较为单一,但已经形成了规模,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

影响 甲醇制烯烃成为甲醇市场第一下游

就我国MTO装置的构成来看,完全自产甲醇的装置占到甲醇制烯烃总产能的一半以上,这既是我国煤炭清洁利用市场化的重要体现,也是西北地区拉长煤炭产业链条的成果。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加大对煤炭的利用,而煤制烯烃的发展,既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烯烃产业需求,又实现了煤炭的综合清洁利用。

我国拥有8600万吨/年的甲醇产能,其中7500万吨/年为煤制甲醇,而我国甲醇的第一大下游已经变成甲醇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甲醇产业的发展。

从地域分布来看,超过60%的甲醇产能位于西北地区。以黄河河套地区为中心的煤化工分布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制甲醇、煤制烯烃集结地。神华、中煤、大唐等一批煤化工领先企业均坐落于此。

2008年以来,西北地区大量上马煤制甲醇装置,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因主销区距离较远,严重依赖外销,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这种情况在西北地区上马煤制烯烃装置后有所改观。产业链条的拉长,促使西北地区煤化工产业走强,煤制烯烃配套甲醇装置的不稳定性造成这些装置需要外采一定量的甲醇,神华榆林和内蒙古中煤蒙大装置的投产直接消耗360万吨/年的甲醇,西北地区甲醇外销量大幅减少。

沿海地区MTO装置的上马,一方面消耗了富余地区的甲醇,另一方面造成甲醇市场的分化。

由于沿海地区MTO装置多数未配套甲醇装置,甲醇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生产利润。另外,甲醇制烯烃需求量较大,完全改变了所在地区甲醇的供需格局,其直接表现有:鲁南、苏北地区外销量减少,同时接纳外地甲醇;浙江地区在国产甲醇供应不能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大量使用进口甲醇。2014年以来,我国甲醇进口量逐年增多,2016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880万吨。沿海地区进口量占比一度超过50%,而这些进口甲醇,多数是天然气制甲醇。所以,再说沿海是煤制烯烃的市场,就有些牵强了。

整体来看,单纯的MTO装置,也就是完全外采型的MTO装置,其原材料有一半依靠进口。其中,西北、华中、山东等地区的MTO装置,完全使用国产煤制甲醇,而华东地区的MTO装置,80%以上的原材料为进口货物。

据测算,山东、江苏、浙江地区的甲醇需求在2000万吨/年,除去本地货源,需要外部补充1200万吨/年。与西北地区一体化烯烃装置中甲醇仅为中间体不同,这三个地区的甲醇需求是实实在在的贸易,几乎占到国内甲醇贸易量的50%。待江苏盛虹和常州富德的装置投产,沿海三省的需求量将达到2500万吨/年,会进一步加剧东部地区甲醇贸易格局的分化。

就价格而言,鲁南、苏北地区因三套外采型MTO装置的存在,已经完全自成体系,成为可以与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分庭抗礼的甲醇需求区,而常州、嘉兴、南京、宁波的四套MTO装置因外盘长约货物的大量存在而对甲醇贸易市场的影响趋弱,其在市场上散式外采的时间不长,量也有限,更多的是对市场心态的影响。

问题 MTO产业发展或因原材料紧张受限

原材料供应阶段性、地域性不足

我国MTO装置上马的初衷,是煤炭清洁利用、减少对原油依赖程度、加强对原油替代品的研究与使用。在国内甲醇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沿海地区MTO装置的上马是为消耗过多的剩余甲醇,它使我国甲醇产业在二甲醚逐步淡出主力下游位置后,有了新的需求增长点,可以说在危急时刻挽救了甲醇产业。不过,伴随着沿海MTO装置的上马,甲醇企业受限于利润不高、装置老化、运输不畅等问题,开工严重不足,在生产淡季、甲醇供应相对不足地区,开始出现“甲醇荒”,不少企业买不到廉价甲醇,我国甲醇产业从一个绝对过剩产业变成了相对过剩产业。

这一情况在浙江、江苏、山东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我国甲醇产业年度平均开工率仅有58%,而在山东、江苏、浙江地区,为数不多的甲醇企业,开工率居然高达85%,企业几乎是长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即便如此,也未能满足本地的甲醇需求。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在上述地区压根不存在。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甲醇装置集中检修的时段内,山东地区的甲醇价格甚至超越江浙地区,部分港口的货物还要北上,以此缓解鲁南甲醇供应不足的困境。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MTO项目的经济性大打折扣不说,还会加剧甲醇市场的地域分化。今年,山东、安徽地区将陆续上马300万吨/年的甲醇产能,但这依旧无法满足需求,再加上甲醇具有危化品的性质,其运输存在困难,MTO产业的发展将因原材料供应而受到限制。

原油炼化及丙烷脱氢等烯烃装置陆续上马

我国MTO装置大量上马,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在80—120美元/桶的时间段重合。然而,2014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急速下滑。2015年年初至今,一直在26—63美元/桶运行。伴随着原油价格的走低,烯烃价格也有所下跌。在此过程中,甲醇价格却宽幅振荡,港口地区甚至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1700—3300元/吨的大区间波动。在甲醇价格较低、烯烃价格走势强劲之时,MTO的优势较为明显。不过,市场也存在甲醇价格偏高、烯烃价格偏低的情况。近期,乙二醇等产品价格走低,导致沿海多数MTO装置亏损,仅有个别装置因个别产品走势较强而利润尚存。

从原材料来看,传统油制烯烃成本较为固定,主要受原油影响。目前,50美元/桶原油价格对应的MTO装置可盈利甲醇价格在2200元/吨,国内仅有陕北、内蒙古地区的外采型MTO装置能够实现以PP、PE为终端产品的盈利。此外,丙烷脱氢路线的生产成本更低,国内也在陆续上马丙烷脱氢制烯烃装置,其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以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内75%的烯烃产品由原油路线生产,煤制、甲醇制仅占17%,其余为丙烷脱氢等其他路线。由此看来,MTO装置在规模上还不能撼动油制烯烃装置的地位,市场价格依旧掌握在两油手中,MTO是油制烯烃的补充。

下游产品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目前,西北地区规模化的CTO装置生产的PP、PE牌号基本为主流通用塑料牌号,其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过关却无法实现与两油产品同价竞争。近年来,煤制烯烃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产品价格低于同等指标的两油产品。以降低价格争取市场份额的做法势必影响企业利润,但这种无奈之举短时仍要继续。

沿海地区外采型MTO装置下游繁多,其产品的利润计算更为复杂,以甲醇价格到乙烯、丙烯价格的计算方式根本行不通。其产品销售广泛,用途多样,盈利与否难以通过外部计算的方式进行预估。因其市场占比较小,产品的竞争力也就大打折扣。不过,这种产业链条拉长的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未来 沿海地区MTO项目上马脚步将放缓

甲醇制烯烃产业飞速发展,我国甲醇产能逐年上升,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已基本形成8600万吨/年的产能、4200万吨/年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销国。不过,真正推动我国甲醇贸易发展的,是外采型MTO及MTP装置的上马。这些外采甲醇装置大量采购、消耗富余甲醇,将我国甲醇产业推上顶峰。目前,我国拥有世界55%的甲醇产能、50%的产量、58%的消耗量,甲醇也成为继乙烯、丙烯之后的第三大化工品。

沿海地区即将上马的外采型MTO装置都在论证其产品利润的可能性和原材料来源的可持续性。部分已经建成装置甚至在无法解决原材料来源、长期亏损的情况下,停止了运作,而新近宣布上马的沿海MTO装置多数与国内外大型甲醇产销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照我国甲醇市场的容量及未来发展,最多还能建设不超过500万吨/年规模的甲醇制烯烃装置。超过这个数字,就将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而靠近煤炭原产地的CTO装置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沿海地区MTO装置拉长产业链条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内陆煤炭产区学习。如果不单纯生产塑料制品,而是生产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工产品,那么内陆CTO产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更好。CTO装置对于甲醇而言,会逐步增大产能和产量基数,虽然对甲醇贸易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可以壮大和发展我国甲醇产业。

就我国甲醇传统下游而言,市场基本饱和,其对甲醇的消耗量也较小,下游需求可作为相对固定常量。MTO装置的开停,才是真正在短时间内影响甲醇价格走势的关键,这也是目前业内普遍关注沿海各套装置运行情况的根本原因。

根据国家已审批、规划和市场可能的发展来看,未来五年,沿海地区MTO装置上马将逐步放缓,内陆CTO将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我国甲醇产业将逐步淘汰一批老旧、产能较小的装置,同时向下游集结地扩张,以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届时,甲醇市场的产销更为分化,各地区相对独立,但价格联动性更强。此外,甲醇产能增速将放缓,但仍会形成一个产能1亿吨/年的庞大产业。

我国MTO产业遭遇了多重困难,目前依旧活跃在市场上的甲醇制烯烃企业,依然在产品价格低、原材料价格高的逆境中奋力前行。大浪淘沙始见金,相信这些企业能利用好多年来的经营经验,尽快摆脱困境,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字:甲醇 甲醇制取烯烃)

(责任编辑:00839)
推荐资讯
每日聚焦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化工产业频道: 化工 | 化肥 | 磷化工 | 煤化工 | 塑胶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东区B区8-1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