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国内最大钾肥生产商盐湖股份发布三季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8.51亿元,同比增长22.12%;营业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20.72%。1-9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9亿元,同比增长12.11%,每股收益1.52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三季度氯化钾毛利率保持平稳,但销售量有所减少。预计公司三季度钾肥销量接近60万吨,较一、二季度70万吨的销售量减少10万吨左右。
由于钾肥市场低迷,国际的钾肥生产巨头更是接连宣布减产,以应对现有市场的库存压力。
生产商惜售减产
“预期不明导致钾肥再次无价无市,业绩确认迫使公司9月降价。三季氯化钾均价同比降10%至2910元/吨;相比进口商大幅亏损,公司盈利虽厚,但异常环境下决定惜售,销量同比持平为60万吨。”10月31日,国信证券在一份对盐湖股份三季报的点评报告中表示,钾肥市场短期停滞、长期成长空间不改。
同样面临压力的,还包括国际巨头加钾公司Potash Corp。其日前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净利润6.45亿美元,单季度同比下滑22%。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7亿美元,同比下滑29%。
在此期间,加钾产钾肥160万吨,较去年下滑18%。目前加钾已降低其2012年第四财季及全财年预期,而今年以来的限产措施,还将持续进行至明年年初。
10月17日,加钾宣布将分别于2012年12月2日-2013年1月26日和2012年11月18日-2013年1月12日期间,关闭罗卡角(Rocanville)和Lanigan的两处钾矿生产基地。合计92.5万吨的减产计划,将对降低库存有所帮助。
价格博弈持续
10月31日,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向记者指出:“受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中国和国际化肥需求疲软,市场表现冷淡。目前,由于化肥现货价格处于低位,国内外生产商普遍不愿意‘贱卖’产品,因而出现了库存超出的现象。再加上美国近期干旱气候导致农作物种植量减少,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化肥市场‘雪上加霜’,为使公司运营资金充足,短期内各企业应该都会采取减产措施。”
除了加钾,俄罗斯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乌拉尔(OAO Uralkali)近日也已确认,将在第四季度减产70万吨氯化钾,年产量减至930万吨。前三季度乌拉尔的产量基本达到740万吨,同比减少70万吨。白俄钾肥公司也宣布减产,但未公布具体数量。
此前,由于全球矿业赢利下降和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矿业巨头也暂缓了旗下钾肥项目。8月,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表示因“公司的经济效益受到了挑战,我们重新审阅公司的已有项目后”,决定暂停第一个钾肥项目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的总价值为30亿美元的Kronau钾肥项目;必和必拓也表示,延迟其第一个钾肥项目——位于萨斯喀彻温省总价值约120亿美元的Jansen矿的开发至明年。
加钾公司在三季报发布时指出,拉丁美洲和亚洲(除印度和中国)地区增长强劲,而中国和印度订单延后是今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今年3月,中国在2012年上半年进口钾肥大合同谈判中,以持平2011年下半年价格的成绩(到岸价470美元/吨),获得当期全球市场的最低价。而下半年的进口合同谈判尚拖延未决。目前,国内钾肥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内价格相当于合理进口合同价364美元/吨,国际价格在480-500美元/吨,价差博弈还在继续。
“中国和印度都未签订钾肥订单,一方面出于本国化肥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的原因,对后续市场的预期不太理想,盲目加大进口,找不到销售对象也没有足够的库存。另一方面,如果销售方提供的产品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合同或有可能敲定,但是这种可能性极低。”李加楠表示。
(关键字:去库存 钾肥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