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中型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率先探索闯关,为行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相对而言,矿化并举的大型甚至超大型肥料企业总体转型升级难度更大,步调也要慢一些。
那么,这些巨无霸企业当前对于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所思、何所想?他们的进展和成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走进湖北宜化集团。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湖北宜化集团近年来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湖北宜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远华指出,目前化肥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其实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严重,更多是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粮食价格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主要还是周期的原因。
他分析了影响化肥行业发展的四个最主要因素。其一,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页岩气革命造成国际能源及石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低廉的原料价格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化肥业的市场空间。其二,国家的化肥政策对成本影响很大。自2015年以来,各地电价普遍每千瓦时上调了2角多,致使化肥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其三,参与肥料竞争的市场主体差异很大。目前国内化肥行业央企和大型煤企在数量上虽然只占全行业的30%左右,但他们体量很大,凭借资源、资金、政策等优势,对绩效效益普遍不是很敏感,从而造成行业竞争并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竞争。其四,当前国内粮食价格走低严重影响了农民使用化肥的能力和积极性。此外,化肥企业产品同质化、技术同质化、投资同质化问题突出,市场竞争白热化且呈无序状态。
针对这样的环境判断,宜化正从技术升级、安全环保标准化、管理再升级等方面入手,加快供给侧改革。据蒋远华介绍,湖北宜化目前正在推进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将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对传统“小化肥”工艺升级换代,建成后的装置工艺先进、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环保性能优越,可使合成氨煤耗从目前的1.63吨/吨降至1.4吨/吨,电耗从1650千瓦时/吨降至400千瓦时/吨,吨合成氨成本可降低逾500元,年增加利税近3亿元。
目前,位于宜昌猇亭区的宜化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项目将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预计2018年6月完成。项目建成后,宜化的合成氨生产将达到鲁西、灵谷等行业领先企业同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在技术升级的同时,湖北宜化愈加重视品质管理,走精品化路子。宜化肥业公司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现有70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配套建设120万吨/年硫黄制酸和150万吨/年磷矿反浮选装置及35万吨/年磷酸装置。在仓库区和产品展示区,宜化琳琅满目的产品夺人眼球,其中尤以达到世界最高等级标准的磷酸二铵产品,因颗粒均匀、圆润饱满受到调研组专家们的一致赞誉。
磷石膏综合利用也是近年来湖北宜化集团力推的一项工作。在位于宜昌的宜化磷石膏循环经济产业园,宜化股份公司董事长张忠华介绍说,公司磷酸生产过程中每年副产磷石膏170万吨,目前磷石膏大部分采取堆存处理,对环境造成一定威胁。公司自2012年开始研究磷石膏综合利用,投资建设了磷石膏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建成一条年综合利用磷石膏30万吨、年产建筑石膏20万吨的生产线;规划新建一条建筑石膏生产线和道路路基材料生产线,年综合利用磷石膏130万吨,并开发建筑石膏粉下游产品,利用建筑石膏粉生产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从而彻底解决磷石膏的堆存处理难题,同时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湖北宜化的尿素、季戊四醇、井矿盐、纯碱、氯碱等主导产品的产能规模均居全国甚至世界前列,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780亿元。在湖北宜化厂区,“构筑中国百强 打造百年宜化”“实现一千亿奋斗目标”等愿景标识随处可见,充分彰显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雄心。蒋远华指出,宜化不会再在氮肥、磷复肥、磷化工等上面铺摊子扩规模,而是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内涵式增长来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展望未来,湖北宜化将依托规模、技术、资源、品牌、机制、人才、管理、文化等八大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再造新的辉煌。
(关键字:湖北宜化 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