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即呼吁全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然而,在限塑令颁布10年后,记者调查发现,塑料制品仍是主要的购物和包装工具,遏制白色污染还需努力。
塑料袋使用仍广泛
6月5日,在市城区玉湖北路便民市场,人来人往,生意红火。然而,记者发现,这里的商贩无论是卖包子馒头,还是水果蔬菜,基本都是用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袋作外包装,而来这里购物的市民手上也无一例外拎的都是塑料袋。即使有市民自带购物带,购买物品时也会使用商贩提供的塑料袋作为包装。
便民市场、街边小摊如此,超市商场又如何呢?记者走访发现,在市城区安宁街一家超市,虽然塑料袋是收费的,但仍挡不住人们使用的热情。记者观察,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有几十个人购物结账,仅有两位市民是使用自带的购物袋装商品。而这两位市民的年龄均在50岁以上。如果购买的物品较少,有人会选择手拿商品,而如果购买的物品较多,多数年轻人会选择花几毛钱购买一个塑料袋。不仅如此,记者发现,在该超市内,几乎九成九的商品都是使用塑料包装,即使有的商品是使用纸箱作为外包装,内包装多半还是会用塑料袋分装。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着。
此外,近年来,外卖业兴起,外卖餐盒等大部分也是塑料制品,成为一次性塑料用品的又一重要消耗途径。
为何污染严重却难禁
塑料制品被称为“白色污染”,很难完全降解。它会分解成体积更小的微塑料,流入河流、海洋,或是深埋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和土壤。微塑料无法被生物有效吸收,最终,它会随着植物或动物走上餐桌,进入人类的身体,危害人体健康。
“白色污染”危害如此大,却为何难禁?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究其原因是在方便性和价格方面,至今没有一个较有效的替代品,同时缺乏一项自上而下有效推行的限用政策。塑料袋价格低廉,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出于成本价格等方面的考虑,都会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廉使用又方便的。塑料袋防水、结实、易加工,作为包装有其优势。如果换成纸袋,不仅容易被划破、渗透,而且不易携带。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则会增加成本。
此外,在政策上,无论是在鼓励垃圾分类回收,还是减少塑料使用方面,很多政策都是只限不禁,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
市民建议从小事做起
虽然,我们一时还无法摆脱对塑料制品的依赖,但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市民雷华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多使用纸箱、布袋,或是循环使用塑料制品。此外,可以通过改变某些生活习惯来减少污染,如减少点外卖的次数,用自带的饭盒打包,尽量不用一次性餐盒等。在扔垃圾时,可以多花些精力,做好垃圾分类,使塑料制品可以有效回收。
(关键字:塑料制品 世界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