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记者在乌苏马吉克工业园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见证了玉米变尼龙的神奇过程。
玉米经过生物法加工,利用专有技术生产戊二胺,接着聚合成聚酰胺,摇身一变成高端尼龙产品,相比传统的用石化原料生产化纤的方式,成本更低能耗更低,该企业被称为革命性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聚酰胺俗称尼龙,可制成长纤或短纤,经过加工制成服装、户外用品、汽车设备等器材,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工程等行业。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洪波说,工厂一年可消耗30万吨的原料玉米,生物基单体制成的尼龙,具有比天然纺织材料更高的强度、阻燃性、吸湿排汗性、易染性等优势,这条既绿色又便捷的生产链是新疆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缩影。
多年来,新疆引导纺织产业向下游延伸,重点发展织布、针织、产业用纺织品、服装、家纺等产业,在疆内适时推动合成纤维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延伸产业链方面,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生产多晶硅产生的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仅生产用于增加轮胎强度的添加剂这一项,每年就可为公司增加一亿元的销售收入。
在该公司一楼展厅里,最前排摆放着一块煤、一块石英石和一块硅,这代表该公司利用煤和石英石进行加工,产生硅,这也是公司主要生产流程。展品的第二排就是延伸产业链以后的产品,有高纯硅粉、白碳黑和先进陶瓷。“白炭黑相当于一种添加剂,可以用在橡胶里,增加橡胶强度,制成轮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先进陶瓷坚硬强度大,可以制成轴承原件。”新特能源副总工程师范协诚说。
自治区经信委科装处处长王银岐表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新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新疆以“建链”为目标,“补链”为要求,“强链”为关键,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密切上下游协作、促进跨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企业聚合,促使产业集聚高效发展。新疆在型材(板材)生产、大部件精密加工、紧固件加工等配套产业,含硅合金材料、有机硅材料、电子级硅材料等制造产业以及织布、针织、产业用纺织品、服装、家纺等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在重大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产业化
保罗·霍奇斯表示,虽然欧洲市场并非美国聚乙烯合乎逻辑的出口市场,但如果中美贸易争执恶化的话,美国聚乙烯出口中国市场将变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市场将成为美国聚乙烯出口的首选市场。业内人士称,中国贸易商已经在为减少美国聚乙烯出口做准备。
欧洲市场的聚乙烯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正常情况下,并不具有多大吸引力。但如果中美贸易争执升级致美国国内聚乙烯供应大量过剩,美国生产商只能将多余的产品出口至欧洲市场,而且只能选择以打价格战的形式出口欧洲市场,因为美国以乙烷为原料的聚乙烯生产商的成本优势较大。截至目前,来自于美国的出口对欧洲HDPE市场几乎没有造成影响,预计要到第四季度影响才会明显。
明年年底前,北美地区将新增650万吨/年的聚乙烯产能,与当前的产能相比增幅达42%。到2022年,美国聚乙烯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增幅将达77%。分析人士预计,来自美国的出口将对全球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对于那些在油价上涨环境中已经因原料成本导致盈利下降的石脑油基聚乙烯生产商来说,挑战更大,形势尤为严峻。
(关键字:尼龙 生物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