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推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并积极推进替代产品应用。这是中部地区第一个升级“限塑令”的省份。
《方案》强调,在生产端,河南将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在消费端,2020年底,郑州、洛阳、濮阳、许昌4个试点城市多种消费场所都不能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该省统筹考虑相关产业转型发展,在商品零售、会展、餐饮、电商快递、农用地膜等领域,逐步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推进塑料制品的减量化,减少环境污染。
在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该省要求加快产业园建设,鼓励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企业和项目入驻,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支持濮阳、周口等地依托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及相关产品制造的产业优势开展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可降解垃圾袋、购物袋、餐盒和农用地膜。
根据《方案》,2025年底前,河南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使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大幅减少,可循环可降解的替代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此次‘限塑令’,不仅把消费端的限塑范围拓展到了外卖、快递等领域,还从生产销售端直接禁止生产和销售,并积极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对有效控制塑料污染有着积极意义。”河南省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表示,塑料企业应积极改进生产技术,转产不在“限塑令”范围内的其他塑料产品;或通过强化管理等措施,将增加的成本消化在企业内部。
在谈到可循环、可降解塑料替代产品时,苏东介绍说,河南部分企业已经在尝试替代原料的生产。该省也将加快培育替代产业,包括支持企业攻关聚乳酸(PLA)规模化、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完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降低应用成本;建设一批补链和扩能项目,力争3年内替代材料产能增长到10万吨/年以上。
“建议新‘限塑令’执行时,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苏东说,此次涉及的13类塑料制品分散在农业、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又涉及产销和使用等不同环节,监管也分散在政府多个部门,执行时必须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
(关键字:限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