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近期将召开,会议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十三五”经济目标如何确定备受关注。
7月20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按照此前十八大确立的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同专家结论不一。一些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GDP增速不能低于6.8%,也有的专家认为,考虑到今年实现7%的增速,未来5年6%即可。
据悉,上述建议在五中全会通过后,以此为依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在明年全国两会上讨论,经大会通过后将开始执行。
“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速存争议
“十三五”时期从2016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按照2010年的测算,要在十年实现收入倍增,每年增长的速度应达到7%。
不过由于2011、2012、2013年、2014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3%、7.7%、7.7%、7.4%,考虑到2015年全年可能实现7%的因素,用数学方法测算,未来5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6.1%左右,就可以实现2020年比2010年GDP翻番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今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2015年GDP增速实现7%,“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速必须达到6.56%,即6.5%左右是底线。
不过,目前学界仍争议很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所研究员樊明太,以及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认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宜定为7%。
“并不是要求每年的GDP增速都必须是7%,只要"十三五"大部分年份能在7%的水平就可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刘霞辉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则判断,“十三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速在6.5%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的观点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未来五年6.8%就够了,如果再留些余地,7%左右还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会实现既定发展战略的目标,也能保证我们的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而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可在6%到7%之间。
他认为,“十三五”主要是解决经济不协调、不可持续、不平衡的问题,实现GDP增长翻两番,是有质量要求的,经济增长在6%多一点,最多6.5%,比较合理。
北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蔡志洲也认为,未来五年年均GDP增长6%,就可以实现十八大全面小康目标,但是考虑更多因素,GDP年均可以设定6.5%。
“经济增速要在"十三五"期间达到7%,难度太大。”他说。
促更高质量增长
7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认为,核心是要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力。
“在改革开放全面落实,改革创新的举措得到全面推进(的情况下),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未来五年,也就是在第13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保持在7%-8%的水平。”他在近期的网易经济学家论坛上说。
全要素生产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截至目前,中国劳动力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下降,而投资资金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降低,比如原先“九五”时期,每投资5元钱,可以产生1元的GDP,但是到了2014年投资11.5元钱,才能产生1元钱的GDP。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2002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在5%-6%之间,2008年到2013年,该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下降到了2%-3%之间,下一步如果中国把正在试点之中的自贸区改革等推广到全国,这对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度贡献可达到0.8%,再把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社会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和落实,该生产率可再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所研究员樊明太认为,下一步科技投入占GDP比重需要提高,但幅度不会很大。关键还是如何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等进入研发和创业创新领域。
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把投资引向养老和生态领域,促进投资的结构调整,引导消费层次提高。他指出,计划生育应该放开,但还需适当规划。
(关键字:十三五规划经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