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农林建材> 农林建材> 分析预测> 建材

未来15-20年预计有25亿吨水泥产能退出市场

2015-11-12 9:45:55来源: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作者:
  • 导读:
  • 在我国许多省份,水泥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已处于70%以下,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去产能,也成为近几年水泥行业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而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刘长发对此更有自己超前的看法。
  • 关键字:
  • 水泥 产能

在我国许多省份,水泥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已处于70%以下,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去产能,也成为近几年水泥行业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而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刘长发对此更有自己超前的看法。      

“有人判断,我们的水泥消费量有一个平台期,我认为愿望是好的,但是市场规律并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从今年的情况看,尽管固定资产投资还在增长,但是由于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水泥用量的下降,导致水泥需求量出现负增长。行业里有人期望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水泥需求量上升,但是我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到了非常边缘的程度,所以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来带动水泥的可能性不大。我判断,水泥行业的市场需求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刘长发表示。      

2015年,我国水泥行业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水泥需求绝对量下降,这就有可能标志着我国水泥消费峰值已跨过。而此前,多数业内人预计我国的水泥消费峰值很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那为什么会提前了呢?刘长发认为,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政策,大量的基础设施超前建设,从而导致了水泥峰值提前出现。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峰值期到动态平衡期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刘长发预测,到动态平衡期我国水泥消费量大概在10亿吨/年左右(按目前水泥实物质量计)。      

而我国目前的水泥产能超过35亿吨,未来15-20年,我国水泥行业将进入去产能化阶段,换句话说,就是有超过25亿吨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很残酷,就是说我们前面辛辛苦苦建起的水泥厂,在未来15-20年,有2/3以上的企业要退出市场,水泥行业怎么办?这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应对和解决”刘长发说。      

在去产能化阶段,恐怕激烈的市场竞争将难以避免。刘长发认为,未来企业间主要表现在微观层面的竞争。      

 1、在区域产业竞争格局基本定型的条件下,水泥作为短腿产品,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同一区域不同工厂间的微观层面的博弈。比如同一区域有三家水泥厂,未来只能留一家,即使这三家水泥厂同属于一个水泥集团,这三家水泥厂之间也会相互竞争,因为谁都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2、在水泥需求绝对量下降的情况下,曾经风行的产业协同举措,有些企业希望通过协同来保住价格的愿望,效果恐将大为缩水,甚至难以奏效。      

 3、广适性技术(即那些花钱能买到的技术)进步并不会给单个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技术趋同,成本趋同的情形下,只有那些市场服务能力强者,才会成为最终的赢者,因此,微创新才是产能过剩背景下水泥企业的制胜之道。      

 刘长发认为水泥企业微创新的主要方向有:      

 1、基于产品的微创新      

(1)在工程满足度方面改善或增加功能,或降低工程造价。      

(2)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进而细分产品。      

(3)改变产品的提供方式。      

(4)拓展产品新的用途。      

2、基于商业模式的微创新      

(1)构建产品链上下游企业朋友圈,着力打造共赢原则下的利益共同体。      

(2)拥抱互联网+,突破传统产品销售方式,探索适合水泥产品特点的电子商务模式。      

(3)探索与金融工具相结合的水泥产品营销模式。      

3、基于市场服务的微创新      

(1)持续改进客户关系管理。      

(2)开展深度产品应用技术服务。      

(3)在产品销售政策方面的随时创新。      

 4、基于降本降耗提高效率方面的微创新      

推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推动生产经营全过程控降本降耗潜力和提高效率、效能的潜力。      

2015年,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市场需求的持续不振让水泥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今年以及未来,勤练内功,践行微创新,提高内在竞争力将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关键字:水泥 产能)

(责任编辑:00997)
推荐资讯
日评
分析预测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