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前后,东北很多国有企业一年只发3次工资,我们集团也是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辽宁大连机床集团副总裁姜怀胜回忆起十几年前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仅仅十几年时间,曾经举步维艰的中国装备制造业面貌焕然一新。驰骋神州的高铁,翱翔苍穹的“天宫”,直上云霄的“神九”,游弋深海的“蛟龙”,无不显示着中国作为一个装备制造大国惊人的成就。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个国家强不强大,要看它的工业;一个国家工业能不能有底气,则要看它的装备制造。10年来,作为“工业之母”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不断提升,集中代表我国的综合实力,正是它们铸就了中国的脊梁,奏响了一首激昂慷慨的奏鸣曲。
基础装备制造:从买鸡蛋到养母鸡
“1998年机床市场萎缩,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员工被削减了30%的工资。”时任北京第一机床厂(简称北一机床)总工程师的刘宇凌手里拿着800元的月工资,眼睁睁看着自己团队的成员一个个走掉。
当时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行业规划司在2002年9月发表的《我国装备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装备工业竞争战略研究》总报告中写道:“我国装备工业的整体素质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数据表明:我国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
1999年搬迁后,北一机床通过改制,开始重点发展重型机床。2005年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重型机床公司,经过对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本身技术水平达到新高度。2007年,北一机床经过竞标,打败国外竞争对手,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台价格达5125万元的重型数控机床,创下了当时国内纪录。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量集团)是一家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装备的企业。2005年,哈量集团全资并购了德国凯狮公司,拥有了大型刀库、刀头仪等生产方面的世界领先技术,生产的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还远销瑞典、瑞士等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集团负责人曾经幽默地说:“引进先进设备就像是买鸡蛋,而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不但买到了母鸡,还掌握了饲养母鸡的方法。”
2011年底,《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企业上榜57家,比2002年增加46家。57家上榜企业中工业企业达到29家,其中制造业企业20家。
2011年底,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7.7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2.8%。2011年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8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4.9倍,移动电话、彩电、计算机等主要高技术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工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0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4倍。
刘宇凌:从学徒到总工
“我这个总工从1998年干起,到明年退休,比我前任时间都长。老家伙该退了。”一见面,北京第一机床厂总工程师刘宇凌就幽默地说。
18岁进工厂当学徒,1982年大学毕业,刘宇凌又回到了北一机床,在工艺部致力于新型机床的开发。“即便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厂的数控机床也非常少,大概只有14%。我们用普通机床生产数控机床,自己的一些数控机床都不怎么会用。”当时的情景刘宇凌至今历历在目:几个比较熟练的技工走了,想再找几个会编程的员工都犯愁。
1999年搬迁、改制,北一机床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艺手段和制造手段由原来的14%提升到60%,数控机床开始挑大梁。
2010年9月29日,该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台标志性产品——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车铣复合机床在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使用,并用于第三代核电核心设备大型复杂零件的复合加工。提起来这台里程碑式的作品,刘宇凌仍是自豪不已,该机床是目前国内龙门通过宽度最大的超重型数控龙门移动式动梁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他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以前中国工业低点低,机床好比地摊衣服,便宜但不耐用;现在要成为制造强国,机床就得朝着“品牌店”的水准去努力,因为用户的要求也高了。“但是机床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和国内市场竞争、功能部件采购环境、工业制造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关系。”
“产业化进程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机床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业,不能忘了基本功和基本原理。”刘宇凌认为,放眼未来,北一机床和整个行业同样缺乏均衡发展,现在的短板主要是在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产品制造。
像这样直接引进“母鸡”的例子还有很多:2004年底,沈阳机床集团全资收购了具有150年历史的德国希斯公司,直接获得了与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数控铣镗床、重大型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希斯公司产品技术后,首台产品于2006年问世后深受市场欢迎。美国Gardner出版公司于近日发布了《金属加工内部报告》的“世界金属加工机床排行榜”,沈阳机床集团2011年产值27.8亿美元,首次位居世界机床企业销售产值第一位。
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产品大多是中低端。可喜的是,在努力开拓欧美中高端市场方面,北车等一些国内企业无疑已经奔驰在第一线——今年7月27日上午,一辆紫红色的火车头从位于北京长辛店的中国北车二七装备公司驶出,这标志着“中国造”世界最高端火车头首次驶入欧盟市场。“中国北车近几年来注重开拓欧洲铁路市场,代表中国实现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首次走向欧洲(白俄罗斯)、铁路货车首次走向欧洲发达国家(法国),在欧洲赢得了强劲的品牌影响力。” 二七装备公司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高端核心领域:从受制于人到突破瓶颈
如果说,大部分基础装备领域可以通过并购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最快速地全面获取最先进技术和顶级技术人才,那么在航空航天等国家核心的领域,除了自主创新,别无他路。航天人都爱说两个关键词:奉献和创新。在上世纪是艰苦创业精神,在今天指的是自主创新精神。从1956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这过程中没有“引进”,而是靠自主创新。
“祖国天空的安全是买不来的,想发展必须自主创新。”从一开始,中国航空人就牢牢树立了自主创新的意识。R0110重型燃气轮机,在中航工业黎明公司也被称作“争气机”。21世纪初,黎明公司向装备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发起进攻,生产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我们就是要争一口气,实现国产装备的突破。”在黎明干了40多年的工程师周义说。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曾是严重制约航空工业整体发展的瓶颈。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展出了“太行”涡扇发动机,正式向外界宣告,我国在高性能大型涡扇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具备了自主研发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的能力,实现了军用航空发动机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2010年3月18日,中国独立研制的AC313大型直升机首飞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大型民用直升机的历史。
2012年6月18日,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九飞船,缓慢而精准地实现了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那一刻天衣无缝的接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新高度,是中国向深空进军、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的新起点。
“神八、神九的交会对接方案是我们做的,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专攻空间交会对接和航天器自主研制的研究员、女博士解永春说。和解永春一起工作的35名伙伴,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第502所空间控制博士班组的成员。博士班组成员一起做理论分析,推公式,做算法,做仿真实验,建模型,做三维视景……10年间,团队至少做了上万次人控系统实验,解决了无数类似的世界性难题。
如今,曲折复杂的创新故事,时刻都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8615个班组中继续,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上演绎。对此,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自豪地说:“今年,是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20年,我们终于看到了神九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这个辉煌成就的其中一个支撑点,就是班组,是靠一个个班组团队自主创新、奋勇攻关、拼搏奉献支撑起来的。”
(关键字:装备制造业 质量 辽宁大连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