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标杆,其一息之变往往牵动着整个行业的全脉。在2012这个经济“内忧外患”的特殊年份里,湖南工程机械的生存际遇无疑值得人们细细回味。为此,本报记者特别梳理了该省工程机械过去一年的发展脉络,充分肯定了其取得的重大成绩,并富有前瞻性地点明了影响该省工程机械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因素。
2012年的湖南,毫无疑问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最热闹的地方。转型升级提速,不断推出世界顶尖的技术和产品;国际化步伐加快,海外并购和市场开拓频现惊人之举;负面新闻不断,“三中之争”(三一和中联之间的争论)至今不见停歇。但当我们盘点湖南工程机械全年整体运行情况时,结果仍然是令人欣慰的。尽管到记者发稿时还没有12月份的确切数据,但从前11个月的情况看,他们仍然实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2012年1~11月,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3.46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7.1%,增速比全国工程机械高10个百分点(全国工程机械同期增速约为-3%),总量占全国的33.65%。湖南工程机械行业预计2012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左右,主营业务收入1900亿元左右,利税总额265亿元左右。
转型升级提速
2012年湖南工程机械的发展尽管整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年初开始就面临市场萎缩导致的下行压力,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猛然从2011年同期的71.8%下降至13.1%,自此开始近十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严酷的市场逼迫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他们从纵向加快进军高端市场,从横向加快拓展产品线,将产业短板拉长,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在占绝对优势的混凝土机械领域,中联重科开始全面推广世界领先的炭纤维材料技术,研制出世界上最长臂架(101米)的X6混凝土泵车,并且起草了中国混凝土机械领域首个涉及产品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混凝土及灰浆输送、喷射、浇注机械安全要求》。三一重工也同时向全球市场推出全新的第五代混凝土泵车。新技术在守卫传统市场的同时迅速打开高端市场,2012年1~11月,全省生产混凝土机械7.37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土方机械过去是湖南的一块短板,近几年湖南从高端切入很快形成优势。2012年,三一重工推出全新理念的C9系列挖掘机、SSR360压路机,首台推土机产品也正式下线,挖掘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再升5个百分点,已经坐稳国内第一品牌宝座。中联重科也推出国产最大吨位的ZE1250E液压挖掘机,土方机械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另外湖南在建筑起重机、工程起重机、桩工机械等领域的能力和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建筑起重机通过买断国际公认的高端塔机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获准进入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巩固了国内第一品牌地位。世界上工作幅度最大(110米)的D1250-80塔机也研制成功。工程起重机领域已经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移迁长沙,从而大大提升了湖南相关产品技术和标准的话语权。世界起重能力最强(2000吨)的ZACB01轮式起重机等一批高端产品应运而生。在桩工机械领域,三一重工推出了第三代旋挖钻机,山河智能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创新开发的双动力头强力多功能钻机在我国桩工机械市场刮起一股强劲旋风。
国际化步伐加快
2012年1月21日,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宣布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占90%,中信基金占10%。这一战略性并购被誉为“中德示范性交易”。“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与“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混凝土机械的竞争格局。公司接着又收购了德国生产混凝土搅拌车和搅拌站的知名企业Inter鄄mix公司,并与世界领先的起重机制造商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合资设立两家起重机子公司,进一步深化海外战略布局。
中联重科以2.36亿美元收购CIFA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40.68%股权,实现对CIFA100%完全控股。公司还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签署正式协议,双方在印度合资建设以生产塔式起重机厂为主的企业。这是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也是继CIFA之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
在加快海外布局的同时,行业内企业普遍加大了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中联重科混凝土泵车打入德国等高端市场,履带起重机成功出口伊朗,创国产履带起重机出口最大吨位记录;塔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也创下中国超大型塔机出口的新纪录。湘电集团首批4台230吨级矿用自卸车正式交付国际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江麓机电也成功打开非洲市场,一次出口安哥拉24台压路机。
市场竞争加剧
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和资产并购等正面消息不绝于耳,另一方面针对行业企业的负面新闻也此伏彼起,弄得整个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自年头到岁末都没得消停。所谓“裁员门”、“微博门”、“间谍门”、“迁都门”,无论媒体网络如何捕风捉影的炒作,由于没有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爆料出来的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最后都变成了一扇扇“罗生门”。“三中之争”说到底是市场条件下的生存竞争。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竞争的根源,当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庞大市场足以喂养成长中的工程机械行业时,企业间可以相安无事。但在2012年复杂严峻的经济局势下,突然变小的市场蛋糕难以喂饱产能继续扩大的企业时,竞争加剧甚至恶性竞争就几乎是必然的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一个“双核(核心企业)”集群,如同双核电脑处理数据更快捷,双引擎汽车奔跑起来更迅猛,湖南工程机械在“双核”驱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核式产业集群较单核式产业集群确有其独特优势,规模做大却不至于形成垄断,始终相伴的竞争使产业充满活力和动力,经济学的“马歇尔两难”在这里迎刃而解。然而“双核”较之“单核”是需要更多能量和资源供给的,寻求动力和资源也许是三一集团决定将决策总部和注册总部搬到北京的主要目的。
记者手记
转型势在必行
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由36亿元到2000亿元,这是湖南工程机械从2002~2012的十年巨变。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全国乃至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恐怕都不够湖南吃。市场的有限性逼迫产业加快转型,湖南已经意识到并且开始行动。记者以为,工程机械行业转型无非两条路,一条是纵的向本行业高端发展,做精做专,提高附加值,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一条是横的向相关产业尤其是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但无论走哪条转型路,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我绝不认为湖南的产业环境不好,相反正是因为生态环境不错,才有了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联三一的迅猛生长。但产业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对生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名词解释
何谓“马歇尔两难”
“马歇尔两难”由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根据对大机器工业实践发展的观察,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其认为:经济发展可能要长期面临规模效益和竞争效益的两难选择。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必然带来规模扩大,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但规模经济造就的生产集中又极易造成垄断,垄断又会使经济丧失竞争活力。他认为,规模经济和垄断是难以分割的,社会要取规模效益,就得牺牲竞争效益;要取竞争效益,就得牺牲规模效益。这就是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马歇尔两难”。
(关键字:湖南 工程 机械 稳步 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