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工业是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制造业等工业的基础。国金证券认为,我国钛行业出清有望加速,供需关系持续改善。
产业链亟待结构调整
我国的钛产业链处于高低端供需状况迥异的结构性失衡状态。我国是钛矿资源的储量大国,但纯度较高的钛精矿仍需依赖进口;我国的海绵钛产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海绵钛总体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但航空航天级高端海绵钛产能仍然不足。
在钛材加工领域,我国高端钛材产能相对匮乏,民机用钛目前几乎全部来自进口,但较为低端的工业用钛供给分散,行业龙头宝钛股份仅占20%左右,已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全行业都处于微利状态。
供需关系持续改善
2016年底以来,钛白粉需求增加,叠加今年年初部分地区环保组监察,上游钛精矿需求增加、供应趋紧,价格出现持续性上涨,海绵钛价格也同比上涨近40%。在低端钛材仍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传统粗加工企业将面临成本端难以向价格端传导、企业利润空间持续被挤压的境地。根据测算,低端钛材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提价,大量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将无法覆盖,市场化力量将有望加速钛材粗加工产能出清。
我国钛材加工工业主要集中于宝鸡,当地绝大多数钛加工企业的粗放型生产对渭河流域水质造成较大侵害,目前已成为当地环保监察的重点目标。
持续加大的环保监察力度将促进整个钛加工行业的供需关系改善,以往生产过程不规范的钛加工小厂面临清查停产,钛材供给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严苛的三废排放标准将倒逼下游石油化工等工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升级,从而利好工业用钛需求的逐步回暖。
(关键字: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