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份的股市暴跌,让社会各界和决策层充分领略了金融风险的严重性,这是在虚拟经济领域;在实体经济领域,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的严峻经营形势,也在时刻提醒我们经济下滑的风险并不遥远。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表文章,回顾上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下半年地区经济工作重点。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快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步伐,防止社会风险在特定企业和特定地区集聚;要坚决守住区域性风险底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确保经济风险不转化为社会风险。
经济下滑的风险,往往通过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表现出来。
行业方面,煤炭、钢铁、石油采掘是“重灾区”。煤炭方面,今年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00.5亿元,仅为2012年同期的10.5%,企业亏损额达到484.1亿元,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到70%以上。钢铁方面,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亏损企业43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2.6%,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36.8%。石油方面,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68.4%。除了“三大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下降17.4%。
这些重点行业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都是供过于求,并且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不景气的影响。要改变供求关系,需要长时间的消化平衡。
区域方面,上半年钢铁大省辽宁GDP增速倒数第一,为2.6%,去年同期增速为7.2%;煤炭大省山西GDP增速为2.7%,倒数第二;黑龙江和吉林分列倒数第三和第四;资源大省内蒙古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9%,低于一季度的7%,成为西部地区惟一增速低于7%的省份。
既然供求关系是造成上述行业和地区现状的主要原因,那么解困的着眼点就要放在平衡供求关系上。
首先要压一批。针对煤炭行业遇到的困难,今年以来,各部门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不安全生产、劣质煤生产消费。
其次要转移一批。目前高铁、电力等优势产业和基建能力“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纺织等富余产能依然大有可为。“一带一路”第一步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第二步就是加工能力的输出。
再次是投资消化一批。虽然消费拉动正在快速增长,但投资依然扮演着“顶梁柱”的作用。要抓紧落实和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不仅能提供公共产品,而且可以提供宝贵的需求,带动一大批行业的发展,减缓结构调整中的“痛苦指数”。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障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最需加强社会保障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比较困难、财政力量薄弱、没有宽裕资金充实社保的地区,这是一对矛盾。但再困难,也必须守住社保底线,防止经济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在人心不稳、社会浮动的环境下,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在这方面,希腊就是很好的教材。
(关键字:高铁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