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场外衍生平台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17年,大商所在黑色品种上推出了基差贸易项目,首次以试点的形式推动钢铁产业链企业尝试接触基差贸易模式。当年,鞍钢与中建材两个央企巨头便大胆探索,开展了央企间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在该项目带动下,2018年,河钢与嘉吉参与进来,并签订了200万吨基差贸易框架协议,成为国内铁矿石基差贸易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广为市场关注;2019年,鞍钢与中建材再度联手,境外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也首次利用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开展基差交易。从央企首单,到国际大型贸易商,再到境外矿业巨头,基差贸易模式逐步被钢铁产业链企业所接受。
A再度携手获赞誉
2019年9月,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正式上线,2020年12月,大商所战略性启动了“一圈两中心”场外市场建设,推出了基差贸易等一系列场外新模式和新平台,推动基差贸易等业务从单一的线下交易,逐步朝着标准化、线上与线下协同化的方向演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选择。
鞍钢是钢铁行业仅有的两家央企之一。作为项目参与方,鞍钢对于基差贸易这一新模式的包容度非常高,2017—2019年连续三年参与大商所铁矿石基差贸易项目,充分展现出央企的创新意识和示范作用,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中建材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之一,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建筑钢材炼钢原料最大的供应商。自2017年与鞍钢共同参与了铁矿石基差贸易项目后,中建材积极思考行业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基差定价”模式的优势和意义。2019年,中建材再度试水该模式,与鞍钢依托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合作完成第二单铁矿石基差贸易项目。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的上线,不仅为两家央企再度携手开展基差贸易创造了新的契机,也标志着基差贸易模式在实体经济中的推广应用开启了新的篇章。
企业通过基差交易平台开展线上操作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违约风险较小。平台实行交易商准入机制,保障了参与平台交易的企业具有可靠的信用,大幅降低了违约风险。二是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随着平台交易商的不断引入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台报价的公允性将得到有效保证。三是灵活便捷。买卖双方可以根据自身交易需求,设置包括价格标的、数量、日期、货物质量及交货地点等信息,充分保障了交易的灵活性。各交易商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资源情况,向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基差合约。
正是基于以上优势,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吸引了包括鞍钢、中建材、河钢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而鞍钢与中建材项目的交易更是在场外平台上线首日就顺利完成。
B方法总比困难多
对于钢铁产业链多数企业来说,基差贸易是相对新兴的贸易模式,尤其是对线上场外平台较为陌生。鞍钢和中建材的高层领导对该业务均高度重视,鞍钢原燃料采购中心商情部部长敬党亲自协调推进项目,业务、风控、财务、法律等部门通力配合,为相关手续的快速办理和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大力支持。
“鞍钢作为国内代表性的钢铁企业,已经连续两年参与到大商所铁矿石基差贸易项目中,希望将这种采购定价模式常态化。面对大商所推出的基差交易平台,公司将原本处于线下的交易转移到线上,是新的尝试。公司乐于接触新的模式,希望能够在不断的尝试中谋求新的发展,也为国内铁矿石基差贸易的推广应用做出贡献。”敬党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在系统操作层面,国信期货凭借与其风险管理子公司国信金阳同为大商所场外平台首批交易商的优势,积极参与交易所组织的各项培训,针对平台的合约录入、挂牌、摘牌、点价、交收以及开票等功能进行详细学习和系统测试。国信期货钢铁产业部基差贸易团队和国信金阳相关人员与鞍钢、中建材负责实际操作的人员进行深度对接,梳理交易流程,讲解操作要点,并在交易所提供的测试窗口期,配合鞍钢和中建材多次模拟交易、总结操作经验,最终将双方在操作上的难点一一攻破。
“公司面对新型风险管理业务或工具时,相较于实体企业具有更高的开放度。基差交易平台上线前,公司已同大商所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并对系统进行了深度模拟测试。为了保障项目参与双方的交易效率,公司同鞍钢、中建材的业务人员提前模拟演练,确保双方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对项目给予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国信期货钢铁产业部负责人刘琦说。
在合同细节上,由于双方希望在平台上线首日达成交易,所以对这些细节的磋商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其间,双方对如何确定基差进行了多次协商交流。考虑到水分不可控和鲅鱼圈港贸易习惯等因素,双方设定干吨基差;结合签约期间的平均基差以及双方对基差收敛走势的一致判断,中建材做出一定让步。“考虑到临近交割日基差收敛的概率较大,经双方商议后,公司最终将基差报价确定为178元/干吨。”中建材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李秀丽解释道。
项目交货地选择在双方合作较多的鲅鱼圈港,交易标的为3万吨铁矿石PB粉。与2017年双方开展的基差交易业务不同,这次双方在角色上进行了转换,由鞍钢点价,中建材进行风险对冲操作。这是因为买方点价在国内铁矿石基差贸易中属于主流模式,双方均有意参照这种模式实现后期的常态化操作,而通过角色转换,双方可以充分总结作为交易点价方和对冲方的不同操作经验,为后续基差贸易业务的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9月25日,随着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上线的钟声响起,双方通过平台顺利成交,成为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成交的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
C精诚合作效率高
与以往基差交易模式不同,该项目的点价操作通过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完成。在线下点价操作中,双方指定联系人,通过电话、邮件等指定的形式完成,这些内容通常会作为贸易条款列入双方的合作协议中。而在线上点价操作中,交易所为买卖双方设置了点价窗口,鞍钢只需要针对已经成交并且在点价期内的合约,录入点价信息后点击“点价”按钮即视为完成点价。线上点价操作方便快捷,便于企业通过平台实时查询到点价合约的各项细节,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双方的工作量。
对于买方点价模式下的点价方来说,点价时机的把控主要取决于买方对点价期内基差走势的预判和对当前挂钩标的合约价格的认可,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现货需求。作为拥有点价权的买方,若认为未来基差可能大幅缩小,这会导致未来执行点价权时最终确定的结算价格过高,买方可履行点价权以主动防范风险。从2019年9月初双方初步确定合作意向到10月中旬,港口铁矿石现货价格有所下降,期现基差也呈现走弱趋势。2019年10月16日,鞍钢认为未来基差大概率继续下行,并且期货合约价格也处于较低位置,因此执行点价权,按I2001合约收盘价,确定了最终的现货采购价格803元/干吨。
“公司认为,合同成交时铁矿石现货价格处于高位,而钢厂利润仍处于低位,部分钢厂甚至进入亏损状态。随着淡季需求下滑以及钢厂因亏损检修增加,未来矿价高位回落的可能性较大,期货虽大幅贴水现货,但仍有下降空间。因此,公司选择在期货价格回落后再进行点价。”敬党深有体会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作为项目的价格风险对冲方,中建材本身便拥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很早便建立了衍生品相关部门。基差贸易虽是产业内新兴的贸易模式,但是,只“新”在定价环节,风险对冲操作与传统贸易模式思路大体一致。而恰恰是由于基差贸易利用“期货价格+基差”进行贸易定价,运用期货进行价格风险对冲,可以较好地对冲风险。
中建材从2019年9月与鞍钢确定合作意向,到9月25日项目正式签约,其间在铁矿石I2001合约上先后建立了全部空头仓位。10月中旬,鞍钢执行点价时,中建材将对应的期货头寸全部平仓,至此将本次贸易中的价格波动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总结该项目点价过程,鞍钢通过自身对市场基差的判断,结合点价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现货采购成本;中建材通过控制期货建仓时机,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基差收益。最终,双方实现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基差交易对大商所场外平台交易同样是一次检验。项目的货物交收、货款结算与发票开具均按照双方的贸易惯例顺利完成。不同的是,货物交收的申请与确认、货款的逐步结算以及发票信息的核实均能够通过大商所提供的平台接口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商所全程对货款进行监管,充分保障了资金安全。鞍钢收到货物并在平台确认后,大商所将全部货款实时划转至中建材账户。可以说,双方本次合作充分展示了大商所场外平台交易的便捷、高效、安全等特性。
此次鞍钢与中建材双央企再度合作完成的线上铁矿石基差贸易,在国内铁矿石基差贸易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双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参与到大商所场外平台开展更多基差贸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贸易体系,更好解决线下交易的流动性差、交易对手难寻等实际问题。
“场外平台上线有助于钢铁企业了解、参与基差贸易,公司也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平台业务,探索这种新的定价模式。”敬党表示。
当然,无论是基差贸易在国内铁矿石领域的应用,还是大商所“一圈两中心”场外市场建设,都刚刚起步,还需要广大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这个平台是大商所为实体产业和金融机构搭建的,旨在为广大市场参与者提供公平、安全、高效的交易载体和服务环境。产业企业及各金融机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业务模式,共同推动线下和线上基差贸易行稳致远,为实体经济和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字: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