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钢铁指数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钢铁产业> 管带材> 行业资讯> 国际资讯

印度经济已经走出疫情冲击,明年仍可能保持较快增速

2021-12-16 9:14:43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在印度央行、财政等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印度经济已经在今年3季度走出疫情冲击的阴影。
  • 关键字:
  • 经济

在印度央行、财政等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印度经济已经在今年3季度走出疫情冲击的阴影。鉴于印度将在未来数年里继续推进基建、制造业促进计划等措施,印度经济有望在2022年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到今年9月份,印度经济已经完全走出疫情的冲击。印度中央统计局11月3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9月份,印度的季度实际GDP已达357345.1亿卢比,经济规模已经超出疫情前的2019年7—9月份录得的356153亿卢比。这一成就实现得早于印度央行预期。印度央行行长达斯此前指出,印度可能会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使经济规模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不仅总量如此,分类来看也是如此。从供给角度来看,7—9月份,印度的农业、制造业、采矿业、电与煤气等基础产业、公共服务业等,都已经超出2019年的同期水平。其中,7—9月农业产值为40764.1亿卢比,较2019年同期的37860.2亿卢比,增长7.67%;制造业产值达58677.5亿卢比,较2019年同期的56474.2亿卢比,增长3.90%。从需求端来看,情况也是一样。7—9月份,印度的进出口规模已经全部超出疫情前的水平。7—9月份,印度进口达96984.9亿卢比,较2019年同期的83999亿卢比,增长15.45%,出口达83280.4亿卢比,较2019年同期的71058.1亿卢比,增长17.20%。

这一结果符合印度相关部门的预期。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10月份表示,印度本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到下个财年,即使因为本财年基数效应的影响,但增速也在7.5%—8.5%之间。西塔拉曼甚至预测在本世纪的20年代,印度经济都能以这一速度实现持续增长。

海外研究机构的看法与印度财政部基本类似。据印度媒体报道,麦肯锡印度合作伙伴Rajat Dhawan指出,印度的复苏清晰可见。本世纪的20年代,印度可能会和美国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一样,实现高速、持续增长。Rajat Dhawan预测,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印度有望实现8%的持续增长,甚至可能达到10%。

印度经济复苏在政策上主要由印度央行和财政等部门的政策推动的。

在印度经济已经完全走出疫情冲击后,印度央行仍不肯仓促撤出货币支持政策,理由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印度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印度央行行长达斯在最近的双月货币政策会议上表示,印度央行将在稳通胀和促增长之间,取得必要的平衡。言外之意就是,即使需要照顾到通胀,促增长仍是央行的政策关注点之一。

印度财政部促增长的系列政策更是将延续数年。印度2020年底推出了制造业促进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印度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卢比,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这一计划已经渐次推进,最新出台的是7600亿卢比的芯片促进计划。在基础设施方面,印度计划从今年开始,在未来5年内,投入111万亿卢比,促进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一投资规模是在此前5年规模的基础上翻一番,有望推动物流加速,并促进商品流通和出口,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印度交通部长Nitin Gadkari日前指出,在未来数年,印度的交通将达到美国的水平,公路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将有利于商品的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农民将有机会从中获益。

印度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前景已经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投资印度。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5财年,印度吸引外资(FDI)达2.6万亿卢比;到2020—2021财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4.4万亿卢比;而到今年4—7月,印度吸引FDI达到225.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0%。印度商工部部长戈亚尔表示,印度已经成为外资投资的热地,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吸引下,印度有望在2025年后,每年吸引外资达1200亿—1600亿美元。对于印度经济增长来说,消费差不多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投资才是经济增速的重要动力。外资的持续流入,将使得印度的投资更多了一个丰富的来源。

印度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均对印度明年的增长相当看好。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的预判是,印度经济增长在2022年有望达7.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这一速度是相当靠前的。

(关键字:经济)

(责任编辑:01217)
推荐资讯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