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监管机构连续释放积极信号,但房企融资环境未现明显好转。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7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771.2 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7.7%。行业平均利率为3.46%,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46个百分点。
“7月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为市场带来了宽松预期,但落地效果仍有待观察,对于大部分民营房企而言融资环境仍然较为严峻。”克而瑞分析师表示。
其中,海外债发行渠道几近中断。据悉,7月没有房企在境外发债,这已经是海外债连续两个月断发。
事实上,自2022年6月至今,房企已有9个月无海外债发行,2023年以来海外债偶有发行,但发行企业以越秀、金茂、新城等未出险企业为主。
而境内发债的房企仍然主要是招商蛇口、华侨城、万科等央国企或优质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此境内融资成本为3.49%,环比提高0.37pct,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其中,7月招商蛇口融资额度最高,合计50亿元,平均融资利率2.97%,融资成本最低。
在债务违约方面,7月26日隆基泰和宣布公司因流动性危机并向法院申请重整,近日已裁定受理。
“近期融资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仅能惠及白名单优质企业,部分财务困难的房企仍较难获得支持,因此未来仍有可能有更多房企曝出债务违约事件。再加上当前房地产销售仍未全面复苏,流动性问题仍需要行业注意。”上述克而瑞分析师指出。
整体来看,2023年融资规模处于下降态势。据中指院统计,2023年1-7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4812.9亿元,同比下降11.7%。
而房企仍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2023年内房企到期债券余额为3393.9亿元,其中,8月到期债券余额为694.4亿元,海外债占比为16.4%,信用债占比为83.6%。
从8月到期债券规模来看,单笔金额最高是龙湖和首开分别于2018年发行的两笔均为30亿元的公司债。
7月以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机构连续释放利好消息,房地产融资政策维持宽松。
7月10号,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发文延长“金融16条”其中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明确了“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进入8月,融资环境继续保持宽松。8月3日,央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强调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强化金融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近期中央及各部委密集发声,带动了房地产市场预期和信心的修复,但从政策改善到市场见效通常会有一个过程。”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在房地产销售未实现整体企稳回升之前,加大房企融资支持至关重要,只有供求两端协同发力,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在724政治局会议后,伴随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销售环境和融资环境预计会出现积极变化,7月销售和融资状况应视作今年的底部位置,后续会出现改善。
(关键字: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