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趋热,这也让预防与化解产能过剩提上日程。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在加强产能监测预警的同时,还要严控城轨车辆新增产能。省级发展改革委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本地区城轨车辆新增产能。城轨车辆产能利用率低于80%的地区,不得新增城轨车辆产能。企业申请建设扩大城轨车辆产能项目,上两个年度产能利用率应均高于80%。
城市轨交投资趋热存风险
随着2013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从国家发改委下放给省级政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仅含地铁、轻轨、单轨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862公里,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达到29个。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是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办法之一,但也成为地方拉动投资的“法宝”。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地方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情很高,但也带来了产能过剩风险。例如在建地铁、买车辆时,会要求合作的企业在当地设厂。“有些地方出现南车建一个厂,北车又建一个厂的现象。”赵坚说,有些地方本来就有车辆工厂,大量重复建设工厂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城轨车辆产能过剩风险。
2014年12月30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同时披露合并预案,合并为“中国中车”。赵坚指出,尽管南车、北车合并,但之前投资建设的工厂仍在运转,增加的产能已是事实。
此外,地方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趋热,这也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的隐忧。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大,但短期的收益微薄,回收期较长,对地方政府来说负债也高。对轨道交通投资总量加强控制,包括车辆产能控制,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意在引导企业合理投资
与专家担忧产能过剩不同的是,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对轨道交通发展车辆投资建设前景充满期待。
以中国中车为例,公司在2017年度半年报中表示,随着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城市申报轨道交通建设政策的放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较好发展机遇,PPP模式将会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式,为大力发展工程总包业务,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期运营服务业务带来广阔空间。
然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过剩产能的背景下,预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政策会逐渐收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投资回收期很长,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修得越多,负债空间就越大。”
2017年8月,包头市地铁一期工程被紧急叫停。据报道,今年1月3日举行的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梳理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停建、缓建一批政府过度举债的项目,坚决叫停包头地铁项目和呼和浩特地铁3、4、5号线项目。
对此,上述专家表示,从现在地方情况来看,政策已经有了收紧的态势,企业应该看清形势。“例如,生产那么多车,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地铁需求,也是闲置了。”
此外,通知还明确,引导企业合理投资。省级发展改革委、有关中央企业要根据城轨车辆市场供需、产能预警情况,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本地区和所属企业的指导、监督,引导企业投资和市场预期,避免盲目投资,使本地区、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并且,通知还强调,推动企业业务转型。省级发展改革委、有关中央企业等要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转型、整合、转移、退出”的思路,积极调整现有城轨车辆制造、组装企业业务结构,推动一批企业逐步转向城轨车辆的架修、大修和维保业务,推动一批企业进行区域优化整合、压缩产能规模,推动一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探索产能转移途径,推动一批企业发展绿色智能交通等新兴业务。
吴洪洋表示,一批企业转向维修等业务发展是一个好的方向。前期新建的城轨车辆比较多,后期的运维需求会很大。
在赵坚看来,我国在城轨车辆制造等一些高端领域方面仍有欠缺,存在极大发展空间,例如牵引制动、核心的关键部件生产等。
(关键字:车辆 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