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铃木汽车宣布正式退出昌河铃木。而有消息称,铃木汽车不久也要从长安铃木退出,从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如果最终结果真是这样,那铃木汽车可能将成为合资股比放开后,第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品牌。
作为曾经的微车之王,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刻。而到现在落下一个黯然退场的结局,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汽车产业、汽车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自主汽车产品的快速升级,以及消费者趋向更高端产品的需求,让一成不变的铃木汽车逐渐丧失了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经过几十年的合资、合作、引进、吸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质。未来,在进一步开放的格局下,更多更直接的竞争将推进中国自主汽车工业不断做强。
政策推进自主汽车做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11.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1.2%,比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256.9万辆,同比增长12.8%,占SUV销售总量的60.8%,比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都达到了2900万辆左右。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在产品品质、技术水平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一大批骨干汽车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尤其是一批民营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
比亚迪汽车日前发布了全新的旗舰车型“唐”,并且一次发布了燃油、双模、纯电三种不同动力系统的车型。
相对于产品,比亚迪在自主研发领域的成果更加引人注目。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e平台”已经能够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而DiLink智能平台能够连接全球亿万开发者、驾驶者和乘坐者,整合汽车行业的销售、金融、出行等上下游生态,成为功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分水岭。
同时,来自德国、日本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和供应商伙伴,都在让比亚迪的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对此,专家表示,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全球化、竞争性产业,只有在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中不断锻造才能最终实现做强。
新能源和智能化成增长点
作为已经被公认的未来全球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和智能化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是传统汽车企业,很多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也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中来。
恒源电动汽车公司日前发布了最新的轻型电动智能网联物流车“迈图MetroII”和数控智能物流车底盘系统“菜豆”。迈图MetroII专注于解决城市最后1到10公里范围内的物流瓶颈。
而“菜豆”智能物流车底盘系统可进行数控编程,让供应链开发者能够像使用苹果手机一样将不同应用进行整合。只要进行简单直接的开发,无需花精力对硬件进行繁冗的调试,就能制造出符合各种应用场景的专用车辆。
不只是恒源这样的新兴企业,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吉利、比亚迪、江淮等传统汽车企业,以及蔚来、前途、威马、小鹏汽车和拜腾汽车等这样的所谓“造车新势力”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集中发力。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表示,未来会把重点放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目前已经投资一大批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相继在电机、动力电池系统、纯电动整车专用平台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
北汽集团则与博世、百度、科大讯飞等高技术公司在自动驾驶、车联网、在线导航、语音交互等领域深度合作,加快了智能网联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创新转型的重大机遇期。而且从目前看,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汽车企业认知和转型的速度要高于跨国车企。中国汽车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整合加速
在面对发展新机遇,以及竞争形式不断加剧的趋势下,汽车产业的整合自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些汽车企业高管纷纷表示,整合、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主要内容。只有加速做大做强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预计未来将有一大批汽车企业将被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只有少数实力强、技术先进的企业能够活到最后。
不仅是市场推动,国家政策层面也在推进汽车行业整合发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未来将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信息安全等方面构建战略体系。未来或许会成立国家层面的智能创新发展平台公司,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在基础设施标准、技术规则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而今年1月,发改委就批准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行业9大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瓶颈问题,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苗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行为,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合作,防范盲目建设和无序发展。
对此,专家表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的高速增长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质量、技术方面的进步。而对新能源汽车进入门槛的提升将推进整个行业的整合提质。
(关键字:汽车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