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立起新的里程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2年时间完成第五个百次发射,较首个百次37年的周期实现跨越式突破。
在这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作为航天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为此大国重器“量身”锻造特钢“筋骨”,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
中国航天每一次“问天”的壮举背后,都有一家企业的名字与星辰同辉——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这家扎根湖北黄石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企业,用半个多世纪的匠心坚守,将钢铁之躯熔铸成中国航天的“筋骨”,在浩瀚宇宙中刻下自主创新的中国印记。
作为我国特种钢材领域的领军企业,大冶特钢与我国航天事业结下了深厚渊源。在2023年黄石市'东楚科普大讲堂'启动仪式上,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特别指出,大冶特钢在航天材料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彰显了大冶特钢职工的创新精神。纵观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从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嫦娥'探月工程,再到'天宫'空间站和'北斗'导航系统,大冶特钢始终以关键材料供应商的身份,为这些重大航天工程提供着坚实支撑。
1970年,当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时,震惊世界的不仅是太空中奏响的《东方红》,更是中国航天材料零的突破。大冶特钢研制的“大口径超薄壁无缝钢管”以精度极限,撑起了火箭燃料输送的“生命线”,而卫星天线的特殊材料更是在极端温差下保障了信号传递。彼时,距离国家下达航天材料研制任务仅三年,大冶特钢便以“敢上九天揽月”的壮志雄心,交出了钢铁强国的首份答卷。
此后半个多世纪,从长征系列火箭的每一次迭代到神舟飞船的连续飞天,从北斗组网的精密构件到天宫空间站的“太空堡垒”,大冶特钢始终是航天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今年4月1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0次飞行。当长征火箭发射周期从37年完成首个百次发射,缩短至2年实现第五个百次发射时,这背后有大冶特钢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领域持续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参观大冶特钢时感慨:“这些看似冰冷的钢材,实则是护航航天员安全的生命之盾。”
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时代,从地球到月球,从解决“卡脖子”难题到制定行业标准,从传统冶炼到智能化生产线,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这家百年钢企将“特钢报国”的初心转化为攻克深空探测材料难关的决心,先后多次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突出贡献供应商”称号。当长征火箭再次划破苍穹,这不仅是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向宇宙递交的铿锵宣言:以钢铁意志铸就航天梦想,用自主创新丈量无垠星空。
(关键字:大冶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