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4月,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连续21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昨日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吸收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已连续3年超过1000亿美元。
“截至今年4月,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连续21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姚坚说,如何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将是下一步的重点。
外资规模、结构双优化
尽管去年中国吸收外资出现小幅下降,但相对全球下降18%、亚洲下降9.5%的局面,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仍表现平稳,超过1100亿美元,今年前四个月更是实现同比增长1.21%的成绩。
“今年2、3、4连续3个月单月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这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姚坚说。
除规模进一步扩大,使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和水平也实现进一步优化。姚坚透露,去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近一半,连续第二年超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吸收外资也正在明显增加。
姚坚还表示:“利用外资之中功能性的机构发展良好,已经超过1800家外资研发中心在中国运营,研发内容向基础性、先导性领域延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50家,我国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总部聚集地。”
外资结构优化与中国的外资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密不可分。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黄峰介绍,近年来商务部在推动投资便利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行政审批数量大大减少,“目前商务部审批数量已由2005年的3000多件减少到2012年的100余件,审批量减少95%,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各项外资管理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据了解,包括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在内的三部法律有望重启修订工作,届时将与更多国际投资的管理和原则以及国内有关法规条例进一步衔接,将内、外资企业放在同一个法律框架下进行规范管理。近期,商务部还将出台可供客观评价中国投资环境的中国外资指数。
外资投资信心总体向好
对于有舆论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盈利能力下降问题,姚坚回应,已经关注到该问题。他强调,外资在中国的投资信心总体向好。
过去30年中,外资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经济的快速成展,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即便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中国仍然是吸收外资的重要东道国。有两个数据可以作为佐证:一个是有86%的欧盟企业计划在中国继续扩张;另一个是有68%的美国企业仍然把中国作为投资首选地的前三位。这都能够反映中国市场的潜力和竞争力。
不过,姚坚提醒,未来吸收外资的客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不是特别明朗。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未来两年全球宏观经济的客观环境仅仅是略有改善,并有可能出现恶化,外资复苏可能进一步放缓。中国吸收外资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可能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下一步的重点。
(关键字:中国 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