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钢铁产业> 涂镀> 下游产品> 钢结构

云南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

2013-7-10 10:15:28来源:云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步入“加速期”。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全国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 关键字:
  • 城镇化建设 十八大

我国城镇化建设已步入“加速期”。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全国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关乎中国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是我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内需拉动方面极具潜力,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所在。“网络畅通、经济发展。”“乡村路网不畅是城镇化建设的败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应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城镇化发展与交通发展紧密相连,交通运输发展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求来说,意义重要。围绕城镇化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交通运输面临的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一、交通运输发展与城镇化相辅相成

根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我国将步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明确提出科学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区域发展格局。国外发展经验及国内研究表明,在城市化推进提升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与交通运输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在城市化初期与中间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70%),交通运输的发展将带动城镇的商业、贸易等物质交流,活跃市场经济,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提高城市化水平;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数量的增加、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将刺激交通运输的需求、提升和使用效率,促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数量增加、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提高。中国城镇化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场运动,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划,2025年之前70%的人口城市化,2.5亿农民要搬家进城;同时有一定数量的富人将搬出城市、住在乡下、城里上班,这一出一进,将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为了人口高度流动所需,不犯交通堵塞之病,交通运输部门任重道远。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的先导性产业,在促进城镇要素跨域流动、支撑城镇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城镇社会有序运行、引导城镇产业合理布局、锚固城镇空间格局形态等方面具有“先行官”作用。因此,要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按城镇群空间格局要求,适度超前谋划,用规划引领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构建基础设施衔接配套、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引领、保障和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道路运输网络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重要基础。科学完善高效的运输网络,可以贯通城市群之间的空间连接,缩短城际时空距离,推动城乡的融合交流;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动沿线经济,助力区域发展。城镇化的布局和道路运输网络的布局要有机衔接,城镇化的发展和道路运输发展要紧密结合,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要求,通过道路运输业发展助推城镇化。

二、交通运输引领城镇化

自古以来,“吃、穿、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四大基本需求,一定要有强烈的群众观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要求。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在一切改良中,以交通运输改良最为有效。”世界上很多国家,评价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指标之一是人的机动性,人的机动性是衡量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发展了,封闭洞开、文明进步、梦想实现——应急有通道,物尽其流,人尽其通,经济发展,生活改观。显然,发展道路运输,对于在广大新型城乡地区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发展得越好,城乡机动性越高,经济社会发展就越快,城镇化建设就有根本保障。紧迫的时代任务,必然对作为重要先导和支撑的交通运输业提出全新要求,交通运输应秉承“先行”理念,全面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一)设施先行,引导并锚固城镇化空间格局

空间格局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着城镇化的空间开发方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交通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在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作为城镇和产业发展的先导和纽带,引导着城镇空间开发、产业布局及整体空间格局的形成;其二,作为高沉没成本社会公共设施,具有长期性,对于在一定时期内锚固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态具有显著效果。新型城镇化必然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先行”的发展要求——按各主体功能分区的人口、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适度超前且有所差异地把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布局结构和网络密度,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宜密则密,宜疏则疏,宜陆则陆,宜水则水,宜空则空,更好地支撑、引导并锚固城镇化战略空间格局。

(二)规划引领,加快完善省内综合运输通道

2020年,云南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跟进保障。到2017年,公路“七出省四出境”、水运“两出省三出境”通道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确保南北大通道全线贯通,连接内外、通江达海、沟通两洋的夙愿实现。在实现高速公路与邻近省份对接、省内所有州市政府所在地贯通,经济强县、人口大县基本实现通高速公路的同时,每年完成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实现“三化三通”(通边达海快捷化、干线公路网络化、州市公路高速化,县县通高等级路、乡乡通油路、村村晴雨通畅),打通城镇交通的“毛细血管”,形成综合效益,健康持续发展。

(三)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要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适度超前。城镇化持续发展,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将引发经济社会结构、城镇空间布局、人们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一系列深刻变革,也将对交通运输总量规模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足,要着眼于战略全局,着眼于未来发展,做好规划,适度超前地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需。公路水路运输交通网络要与铁路、民航运输相衔接,形成网络化连接、一体化发展的“大交通”运输网络,从而引导城镇空间开发、产业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群之间的区际通道、城市群内部的城际网络,以及城市内部、城乡一体的交通设施建设。

三、道路运输助推城镇化

古人云:“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事业成就巨大,出行条件极为改善。但在云南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出行难”依然存在,深受“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苦,城镇之梦不可企及。我们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既要锦上添花,更要有雪中送炭的担当,要尽快解决农村运输难问题。让农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享受到现代交通的便利,是交通运输部门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012年,云南省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13.61%,跑赢了省GDP增长13%的增速,全省道路运输业的总产值549.4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13%、占全省GDP的5.3%,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见一斑。另外,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2012年道路运输业新增就业人数6.3万余人,占全省新增就业人数的7%,为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发展不足,导致道路运输行业还存在“规模大而不强、服务广而不深、体系杂而不精、群体多而不稳”等矛盾,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内生动力不足、路网结构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而新型城镇化发展将派生日益增长且日趋多样的客货运输需求。城镇化发展进程,既伴随新一轮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区域性转移,也包括传统产业、现代产业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区域性转换与结构性调整。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出行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多频率、多层次等特征,国际、区际、城际、城市、城镇、城乡客运需求总量将迅速扩张,对客运服务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等也将提出更高要求;另外,我国将进行城镇产业的空间性重组与结构性分工,围绕城镇二、三产业分工所产生的货物运输需求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煤炭、矿石等传统大宗物资跨区域运输需求稳步提升的同时,城镇群之间及其内部小批量、高价值、高频次货物运输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道路运输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客货运输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满足货物优质运输、及时送达和旅客购票方便、出行准点、安全顺利、便捷换乘等需要。

(一)强化衔接,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至2012年底,云南省99.93%的乡镇和81.86%的建制村通了班车,覆盖率较“十五”末增加7.2%和30.1%。下一步,要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市场互动的组合作用,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建设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衔接顺畅、方便灵活的城际客运系统,有效衔接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及其他客运方式,巩固道路客运的保障能力、竞争优势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加快建设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保障网络。统筹规划城乡道路客运服务设施和运营线路,合理调控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坚持“无缝衔接、方便换乘”原则,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的站点设施,统一规划功能层次合理的换乘枢纽和四级客运网络,优化城乡道路客运网络衔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周边短途班线客运的融合。根据城乡毗邻地区居民出行需求特点,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周边短途客运班线的服务差异,明晰各自功能和服务范围,完善体制机制,逐步消除同一条线路城市公共交通和短途班线客运并存和不平等竞争的现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逐步统一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在税费、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实现服务标准和政策保障的有效衔接。二是提升农村客运普遍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客运站场布局,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支持城镇化水平和居民出行密度较高的地区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支持“镇到村”农村客运网络发展,逐步在镇域内发展“镇村公交”。

(二)“路站运”一体化,加大运输站场建设投入

公路运输枢纽是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公路运输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基本平台,是促进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规划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增强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有效供给能力,构建以高速公路网为依托的公路快速运输系统,对提高公路运输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云南省道路运输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还有2个州市没有一级客运站、26个县无二级客运站,现有的客运站中还有47个客运站不能满足旅客运输需求,急需搬迁或改造,乡镇客运站的覆盖率仅为61.3%,全省没有一个综合性客运枢纽,与先进省份比较,还有很大差距,等级客运站仅为四川省的1/4。要实现“十二五”目标和完成客运站搬迁改造任务,还有10.5亿元资金缺口。资金缺口严重制约着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

规模合适、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站场体系是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为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1〕63号),我们拟提请省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加大投入、改善服务和加强监管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格局,并由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用于加快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客货运枢纽、农村客运场站)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效率;明确地方政府的建设主体责任,将建设任务纳入相关考核中、站场建设用地纳入城镇规划体系内,并给予一定的用地出让、使用等优惠政策;明确行业监管责任,优化运输站场布局,强化客运站场的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功能,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升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的配套服务能力;发挥农村客货运输站场对农村运输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多措并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要求树立优先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之首,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新格局。公交优先,就是要让‘老百姓优先’;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就是要优先满足人民群众‘行有所乘’。为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出行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规划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安全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省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一是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管理机构不统一。二是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引领作用、城市人民政府在公交优先中的主导作用及公交企业在公交优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真正确立,城市公交线网、公交首末站、站台、场站未列入城市规划内,公交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有力的支持与监督。三是投入不足,除昆明市外,公交企业仅仅享受了中央财政的成品油消耗量的资金补助,公共交通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资金投入总体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范的政府补贴补偿机制和财税扶持政策。四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出行分担率低,结构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全省尚有32个县未开通城市公交车,全省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1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昆明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不升反降,与国内同类城市反差大,与城镇化大局相悖。五是主体地位尚未确立,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绿色交通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强,公共汽车正点率较低,换乘不方便,乘车难、打的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为落实国发〔2012〕64号文件,拟提请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把优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全过程,并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用于加快城市客运枢纽站场建设、支持昆明创建公交都市、开展“云南省公交示范城市”工作。

(四)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型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保障和支撑,城镇化水平与其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紧密相连,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是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各行各业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大,构建完善动态的物流体系则是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完备的重要前提之一。二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居民向城市聚集进而使得城市居民增多,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物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需要完善的城市物流体系保障。三是新型城镇化将引导城市产业“调结构”,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不可或缺。现代物流的理念是将物流资源加以重新整合,按市场规律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形成新型的物流产业,从而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物流体系通过物资、信息、资金、人员在城市的合理集散,使第三产业内部优化。

在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为动力、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建设新的物流设施的有机结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散货、航空和铁路快递等,实现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推广运用标准化、系列化厢式货车、大型拖车及集装箱、散粮车辆,开发使用专用车辆、城市配送车辆;依托集装箱中心站、中转站及散装码头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运服务。通过推进物流运输服务方式的转变,解决由于运输方式落后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达到提效率、降成本,解决“最后1公里”问题的目的,从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低廉的物流服务。

从“一桥飞架南北”到无数“天堑变通途”,从局部发展到全局提升,从单一发展到综合效力,全省五种运输方式(铁公水空管)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城镇化建设要求铁公水空协调发展,绿色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强,形成“城市群交通带”“小时交通圈”“主副互补相宜”“城乡协调照应”,实现货运“无缝衔接”、客运“零换乘”。为此,要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登台亮相为新起点,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明目标,推进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规划铁公水空建设协调发展,求解发展不足、正点率低、大堵塞、中国式过马路等难题,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效益和效能。

站在历史节点上,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的前景新美,定当实现。

(关键字:城镇化建设 十八大)

(责任编辑:00905)
信息导航
钢厂价格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 中文国际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