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大兴挂牌成立。作为国内首家股份制新能源汽车公司,北汽新能源成立的背景颇为吸引人。
因为,上海、北京等地近日陆续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试点车型目录,它们率先响应中央政策纳入了部分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这意味着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地方保护”难题正在破冰。该现象获得了各界好评,更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新能源汽车概念热潮。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六年来首次没有提及“新能源汽车”概念,这被业界普遍解读为随着雾霾天气加剧,国家须从环保这一更大范畴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被提到更高的维度。
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认为,2014年或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元年,并且,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也将和以往更多依赖政府和电力部门的推动不同,更多的车企将真正参与其中,这或将更为有力地推开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大门。
拐点初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十几个年头里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酝酿期”,第二个时期为“导入期”。
在导入期里,市场主要将新能源车运用于公共领域,如电动大巴、电动出租车等。但仅依靠公共领域,缺失了主流大众的新能源家用车,想来实现新能源车的大发展,这一点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在雾霾越来越严重的大环境背景下,曾阻滞新能源车发展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近日也终于有所松动。
2月26日,北京市发布了第一批第一期《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北汽E150 EV和比亚迪E6率先上榜。而在北京发布目录的前一天,北汽E150 EV和比亚迪秦两款车型也入选了《第五批上海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车型产品信息的通知》。
紧接着,3月11日,北京又公布了包含上汽荣威E50和华晨宝马之诺等在内的5款车型的第二批名录。这意味着,今后在北京购买荣威E50、比亚迪E6等7款车型,在上海购买北汽E150 EV和比亚迪秦E6等10款车型将获得补贴。
北京、上海在新能源汽车示范上不约而同的开放之举使得关于电动车“坚冰”开始融化的讨论日趋热烈。而由于北京、上海两大牌照资源紧缺城市对电动车牌照的特殊政策,也使得私人消费市场对电动车的兴趣大大提升。以北京市为例,在2014年第一次小客车购车指标摇号中,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就达到了1428人。
由此,欧阳明高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车的销量会比去年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至少是翻番吧。我个人觉得今年、明年,以后这几年都会高速的成长。”欧阳明高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车企加码新能源
欧阳明高的观点得到了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的认同,在王传福看来,其期待已久的新能源车商业化拐点即将在今年到来。而加快新能源车拐点到来的两大推手则是,一、从中央到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正在落到实处,巨额的财政补贴很快将催热私人新能源车消费的蛋糕;二、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接连出现的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大面积雾霾天,石油安全和环境污染会倒逼新能源车加快商业化步伐。
据悉,王传福所指的补贴是指今年年初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四部门联合发布的《进一步做好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正式宣布以“淘汰式”的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王传福表示,鉴于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有望逐渐升温,因此比亚迪的相关产品推进速度也会加快。比亚迪计划将于2015年推出SUV新能源车“唐”以及一款技术创新的纯电动超级跑车e9,类似特斯拉的产品,主攻私人高端用户。
而除去比亚迪外,北汽也在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式提升到战略高度。3月21日,北汽新能源正式挂牌成立。该股份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是由北汽集团联合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和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北汽集团以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今年是北汽新能源全面市场化推进元年,销售目标是2万台。”北汽新能源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张勇在采访中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为此,北汽在业内首家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营销公司,并将打造专门的新能源销售渠道。此外,北汽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除了传统4S店的销售模式外,还将结合电商进行推广,目前,北汽新能源公司已经在京东商城上线了E150EV。
颇为值得关注的是上汽对于其新能源车推广的战略,“对新能源车的推广基本是我们今年的主要任务。”上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09-2013年五年间,上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的投入已高达56.07亿元,且这样的投资力度将得以持续。
与比亚迪取经特斯拉不同,上汽的目标是“做最适合大众消费者的新能源车”,目前上汽的主要新能源车产品是荣威550 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荣威E50。根据上汽集团的规划,上汽集团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的目标是占据20%的份额,与上汽集团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基本一致。
等待更多充电桩
不过,虽然新能源车向私人市场迈进的步伐已经在逐步加快,但其发展也仍有障碍。来自《盖世汽车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消费者不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顾虑仍然集中在充电配套设施。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是使用不方便。这与充电桩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消费者担心开出去就回不来了。这也导致前期的购买中,基本都由租赁公司或者单位购买,很少有私人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
而对于这一难题,解决问题的曙光也正在出现。据悉,垄断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五年后,国家电网终于在全国两会期间松口全面放开,允许社会资本与国网竞争,投资建设充换电设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两会”间隙向媒体表示,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换电设施,将对社会“全面开放”。
据悉,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已经陆续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北京提出2014年内将建设1000个公用快充桩,天津计划截至2015年建设6700个充电桩或充电接口,而上海则计划到2015年建设6000个以上的充电桩。
(关键字:新能源 地方保护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