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锰都,湖南花垣县锰矿储存量居全国第二,产品出口占全国40%。几年前,“发锰财,猛发财”的口号响震湘西,随之,天变暗,水变黑,山变白,废水到处流,锰渣到处堆,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种形势下,湖南湘西检验检疫局通过有效监管、技术支持和优质服务等措施主动融入“美丽湘西”建设中。
几年前,湘西有近百家锰生产和加工企业办理报检单位备案,企业良莠不齐,大部分属于“先上车,后买票”。针对此种情况,检验检疫部门深入锰矿企业进行调研,摸准真实情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利用《出入境检验检疫自理报检单位管理工作规范》和《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将环评合格作为备案及分类的重要条件。目前,在湘西局备案的锰生产和加工企业不足30家,其中二类企业5家。
“锰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如果环评验收达不到要求,不仅不能备案,间接出口也比较难,这类企业检验检疫分类管理一般为三类,产品为高风险级,采取加严监管措施,每报一批,就要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周期长,企业成本增加,失去竞争优势。”东方锰业集团公司外贸负责人龙建斌说,“检验检疫部门这项措施,倒逼锰矿企业进行整合,完善环保措施及各项制度,建立大型矿业集团,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比较整治前后,锰产品的平均新鲜水消耗量由20吨降至5吨以下,电消耗量由每小时8000千瓦降至每小时6800千瓦以内。
如何巩固整合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湘西局党组一直思考的课题。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家认识到,检验检疫部门只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只有依靠科技攻关,提高锰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锰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清洁生产,才能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走进湘西丰达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笔记看到,办公区、材料检测区、技术中心,中试生产车间等功能区齐全,丰达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的研发中心从选址、图纸设计到具体施工都得到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利用自身雄厚的技术优势,为我中心的建设提供帮助”。
近年来,湘西局依托湖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的力量,加强与兄弟局的合作,大力促进锰矿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建设,采取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项目、多批次的比对实验等措施,提高企业研发高新产品的能力,为锰业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据了解,今年1~4月,经检验出口的锰产品达500余批、货值6000余万美元,批次和货值同比增长都在5倍以上,其中,氮化锰、锰铝合金、锻钆锰等二次深加工产品超过80%,而初级锰片出口则不足20%。
现在从受理报检到通关放行,95%的货物只需半天时间,检验检疫部门推广利用集中审单和电子监管系统等便利通关手段,为我们锰矿企业缩短通关时间约60%。”花垣兴银锰业公司外贸员龙秋平高兴地说。
湘西局为推动锰矿企业转型升级,制定了《湘西局服务开放型经济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对锰矿企业实施集中审单及电子监管,推行信用管理,扩大实施绿色通道制度,落实减免检验检疫收费政策,抓好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跟踪服务。
“湘西局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的力度,将深加工的锰产品、柑橘、茶叶、百合和植物提取物等作为名牌培育的重点对象,就是要让他们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湘西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湘西局局长傅明介绍说。
(关键字:锰都 锰矿 储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