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下午,大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旗下大明重工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在大明位于靖江的基地举行。仪式没有邀请媒体,也没有邀请各界领导和嘉宾,现场虽然简朴低调,却掩饰不住大明人激动的心情。向技术领先进军,大明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技术积淀源于响应需求
大明国际致力于在钢铁材料及加工服务领域提供专业的服务,成立近30年来,客户已遍及机械制造、压力容器、造纸工程、汽车配套、制管焊管、涂装设备、轨道交通、建筑装饰、电子通讯、生物制药、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客户达4万多家。依托品种丰富的“钢铁原料超市”及多元化的加工平台,大明为各制造行业用户提供高品质、优性价比的半成品及零部件配供,并以精湛的技术服务和快速的响应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客户庞大的需求信息给大明带来的是订单,更是应对的复杂性。大明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从研发阶段明就与客户进行沟通。通过专业的建议,协助客户设计图纸,最大程度地降低设计失误,保证了工艺的可操作性和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因为产品种类的丰富,也为大明进行多订单、多产品的“套裁设计”提供了很大空间,此举既节约了材料费用,又提高了加工效率。10多年加工技术的积累已经成为大明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如何聚合大明集团七大加工中心和两大深加工工厂的技术资源,实现更高效、规范的管理,提升标准化、专业化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水平,大明集团技术中心的建立水到渠成。
技术创新护航深加工
如果说应对4万多家客户产品的需求是检验了大明加工技术的广度,那么以大明重工为代表的专业化、模块化制造则是代表了大明加工技术的深度。
近年来,大明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推广的力度,系列自主专利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取得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获得了众多金属加工领域高端用户的认可。例如,大明重工“多厚度金属板材拼焊折弯”的发明专利技术,能把30mm与10mm两种大规格双相不锈钢板进行全焊缝拼接并折弯成型,且符合英国劳氏船级社技术标准,这在国内金属加工行业堪称鲜见。大明重工正是凭借此项自主专利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在化学品船舱板组件加工市场的垄断,从两年前接下国内第一张化学品船舱板加工订单之后,就不断接到国内外各大船厂的化学船船板以及LNG罐体弧板的订单。
目前,大明集团已经拥有20多项自主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覆盖了机加工、钣金、模具板、焊接等领域,并且还有多项专利正在审批中。
专利技术使大明重工的深加工竞争力大为增强,而一系列的认证体系的通过则进一步为大明重工提升产品质量、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强力保障。据悉,大明重工目前已经取得LR英国劳氏船级社焊接工厂认可证书、中国A1、A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ISO9001/14001/OHSAS18001三体系证书、美国石油天然气行业API证书、中国A级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证书、美国ASME U、U2证书、锅炉部件证书等,为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高端装备奠定硬件实力
在大明重工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众多大型高端设备正在为石化、造纸、造船、环保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各类深加工的配套加工。据悉,其中不少产品均为配套出口项目,对于加工质量、交期等的要求都非常高,而大明重工的高端设备则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例如德国希斯镗铣加工中心作为全球最领先的加工中心,能更好地满足化工、新能源、燃机、航空、航天等高科领域的配套加工需求。大明重工焊接平台拥有各类焊接设备100多台套,其中SFA等离子焊机可以一次性进行12.5米长的平板对接焊接,刷新该种机型在加工长度上的世界纪录。豪斯乐三辊卷板机是国内最先进的三辊卷板机之一。除了高端的加工装备,大明还拥有以3500吨门式液压机为代表的自制设备,以及蔡司龙门三坐标、激光跟踪、理化检测等先进检测设备。
全球一流的钢铁加工设备、现代化的检验检测设备,加上“切割、分条、研磨、成型、焊接、热处理、组对、涂装、机加工”9大加工平台,保证大明的硬件竞争实力。目前,大明的装备投入是同类企业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正是由于这种“不计成本”的大投入,使大明迅速占领了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凭借着高端装备,大明在不断向技术难度大的行业领域延伸,也为助力中国制造走向海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明国际一贯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随着两大技术中心的成立,将为梳理人才队伍,加强内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大明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唐忠海表示,大明技术中心对内将努力建成高端人才、专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梯队层次丰富、技术储备齐全的格局;对外将着力进行横向联合开发和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借助上游钢厂与相关科研院所技术资源的优势,并逐步建立健全大明集团技术专家委员会,为加工制造提供强力支撑。
大明集团拥有员工36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超过50%,其中既有外籍高管、博士学位的领军人才,又有成熟稳定的基层技术员工。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焊接技师杜华军为代表技术工人的涌现,也表明了大明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需求拉动型向品质、技术拉动型转变,产能升级、“中国智造”成为未来制造业适应国内新经济形势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成功关键。大明国际整合用户的技术需求,通过对集团技术资源和社会优势资源的聚合利用,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不同材料、定制化的工艺解决方案,这种技术的服务,应该就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引擎。(王华星 杨木军)
(关键字: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