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0.40%,PPI同比上涨4.40%。这表明,PPI增速快速回升,上涨明显加快且超预期,而CPI增速波澜不惊,反映了由基础原材料类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通胀风险,为下游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沉重压力。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也强调,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杨一成向本报记者表示,2月以来,伴随全球疫苗加速接种,经济复苏前景乐观,海外市场开启了一轮“再通胀”交易,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截至3月15日,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仅本年度涨幅已超过30%。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价创近八年新高。受此影响,市场对通胀上行的担忧加剧。随着上游行业资源性产品、工业品价格上涨,下半年存在压力向中下游传导的可能性。
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253.8亿元,同比增长1.37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50.2%,两年平均增长22.6%。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11.8亿元,同比增长92.3%。各行业利润普遍实现增长,有近四成行业利润翻番。究其原因,原材料制造业拉动工业利润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一季度,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34倍,两年平均增长40.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8.1个百分点。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需求持续回暖等因素带动下,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比1—2月份提高88.4个百分点,拉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51.5个百分点,是拉动作用最强的行业板块。
不过,对中下游企业而言,在当前传导机制的作用下,中下游制造业传导成本的能力较偏弱,因此,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制造业行业将构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团队以“完全消耗系数”的方法测算分析表明,煤炭石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三大类原材料在各个中下游制造业中占比普遍大于40%,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端压力。同时,通过构建并测算各大类行业的“生产成本指数”和“成本传导系数”表明,中下游的设备制造与可选消费行业的成本传导能力明显偏弱。“换句话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已成为悬在中下游制造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果分析,以存货周转天数衡量,原材料上涨反应到中下游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上的时滞期约为一个季度。由此判断,今年第二季度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从历史数据、议价能力和成本控制三个维度来看,对于由原材料主导毛利率波动的企业来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大概率会对企业毛利率带来负面影响。大连仓储与配送协会秘书长于波对本报记者表示:“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对高耗能、高消耗、低端产品影响较大。那些对原材料依赖强的企业,要做好长期保值、库中管理、渠道管理等工作,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周转交付效率。”
特别是对出口企业来说,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预期,需要进一步降低对传统原材料依赖性,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新材料应用,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大连达伦特集团董事长王立新向本报记者表示,有条件的企业要用好金融手段,通过远期交易方式,以期货产品价格对冲现货价格风险,平衡好采购价格。同时要平衡好非金融手段应对原材料涨价。王立新说:“企业也要锻炼传递价格的能力。产品差异化程度与传递价格能力具有正相关性,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强,其传递价格上涨能力越强。企业加快产品文化创意能力建设及知识产权保护则不易被替代,其传递价格能力越强,消费者依赖度就越高。”
(关键字:通胀压力 下游企业 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