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加快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河北省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省已建成的国家级、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分别达到21个、20个,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构件生产、施工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然而,目前,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行业标准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增加;政策制定缺乏协调性、缺少具体指导实施落地的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岗位人才短缺,产品质量提升遭遇瓶颈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斯浪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建设。建议要成立由住建部等有关部委牵头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建设部际协调机制,统筹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土地、规划、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是完善建筑产业链,鼓励关联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优化建设管理方式。“为真正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应该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为此,袁斯浪建议,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一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发挥产业链的推动者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深化与相关配套产业、企业协同,引领建筑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清理制约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袁斯浪建议强化装配式建筑行业监管,比如完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准入制度,避免扰乱市场、形成恶意竞争的不良现象;完善预制构件监管制度,推行装配式建筑构件、建筑部品部件产品认证,推行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厂家分级管理制度;推动建筑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等。
四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袁斯浪认为,应积极推行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人才管理制度,将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工种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国家技能工种范围,建立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鼓励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课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等。
推广新型钢结构住宅,促进建筑业和钢铁业深度融合
在我国“双碳”目标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下,建筑行业逐渐向工业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钢结构住宅具有节能环保、综合效益好、装配化高、抗震性能好等突出优势,是我国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钢铁行业“藏钢于民”的最好路径。
据悉,我国钢结构建筑在总建筑量中占比为5%~7%,其中钢结构住宅占比仅在1%左右,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只有梳理出制约钢结构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症下药,革新优化现有钢结构住宅体系,才能使得钢结构住宅得到高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斯浪认为。
在他看来,目前,现有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存在政策支持不足、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及类型较少、围护墙板构件存在共性问题、缺少高效技术集成方案等主要问题。
对此,他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在钢结构住宅发展的起步阶段,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和大型企业加强深度合作,解决现有钢结构住宅显性缺点。加强建筑与钢铁企业的深度对接,打通热轧型钢结构标准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制作、施工等各环节,丰富钢铁行业产品品种、提高销量、降低成本。
二是优化基础结构选型。基于现有结构体系进行全生命周期优化,确定一种易于实现“户型可调、功能可变”结构功能的基础结构选型;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减少承重构件数量、优化节点构造,最终实现户内大开间、户型可调可变。
三是攻关绿色围护墙板产品及连接技术。研发多功能一体化的绿色围护墙板及其高效连接技术,形成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提升其耐火极限,同时打造可适应不同热工分区的新型承载、防火、隔声、保温多功能一体化绿色围护墙板产品。
四是开发高效技术集成方案。开发新一代高效能标准化钢结构住宅数字化设计与交付技术,以及新一代高效能标准化钢结构住宅数字化建造技术,建成钢结构住宅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线。
(关键字:新型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 钢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