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沙钢海力码头,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长江江面上船只往来,几百艘船舶在这里通航,这其中就有定期向沙钢运输废钢的船只。作为现代钢铁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废钢铁可以大量替代铁矿石,目前沙钢每年废钢用量达700多万吨。
“每使用1吨废钢,可以减少1.6吨的碳排放,减少使用450公斤的标准煤,同时减少固体排放4.3吨。”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废钢处处长助理程宏说道。
然而,把废钢运送到码头仅仅是第一步,来源复杂、种类繁多的废钢如何精准定级,才是困扰钢铁企业的难题。“废钢主要来自机械设备报废以及建筑物报废,钢结构、彩钢瓦之类的都有,还有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使用的钢制品。”程宏告诉记者,废钢分22级,定级差1级价格差异很大,以往判断废钢等级,全凭肉眼目测和人工经验。
装载废钢的船只靠岸后,伴随着机器轰鸣和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废钢智能定级系统随即启动,仅用4秒钟整车定级结果出炉。“整套系统涉及码头19个点位,每个点位进行20到40次的整车抓拍图像采集,然后形成最终等级。”江苏沙钢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宋彦表示,沙钢目前每年船运智能定级约100万吨,节约成本约150万元。
从逐层定级到杂质报警再到判级扣杂,全流程提供“眼睛”和“大脑”,AI慧眼识“钢”破解废钢定级难题,对后续工艺的使用及原料成本控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走进永钢集团炼铁一分厂2号高炉中控室,只见工人敲击电脑键盘、轻点鼠标,屏幕上展示出生产过程以及温度等各项参数,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进行全自动烧炉,还能精准预测炉况。
“每座高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焦炭、煤粉都有差异,所以冶炼过程中高炉煤气热值、压力、温度也都是实时波动的,想要实现热风炉的煤气与空气的最佳匹配,靠人工控制根本无法实现动态调节。”永卓控股有限公司精益运营部运营规划室主任赵俊杰说道。
为此,永钢集团深耕工业智能制造领域,2022年探索开发了运用AI技术的“钢铁燃烧控制智能调度”项目,24小时自动调节“火候”,解决了钢铁生产中的“省能源、保温度、提质量”三大难题。
“目前节能量相对于人工操作来讲提升5%左右,每年单一个炉座的智能燃烧控制就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接近1000万元。”赵俊杰告诉记者,系统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挖掘工艺与质量间的关系,制定精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改进措施。后续永钢将进一步打通全流程数据链,实现人工智能的深度开发及应用,助力钢铁行业向着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不断迈进。
4秒钟识别废钢等级、24小时燃烧智能调度,类似这样通过数据治理和智能化应用的场景在沙钢和永钢还有很多,AI一键炼钢、智能物流库房、无人行车、智能溯源等场景成功实施落地。
(关键字:沙钢 废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