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以为是整顿行业秩序“一剂猛药”,却让行业更加“乱象丛生”。记者日前从多个稀土省份了解到,随着稀土专用发票的出台,因为缺乏有效的细则管理,实行专用发票逐步“走了味”,甚至成为大量非法生产的稀土产品销售的“合法外衣”。
在日前稀土行业内部的一次会议上,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专用发票管理非常混乱,根本没有和相应的生产资质、环保达标等指标相结合,目前大量非法生产的稀土产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专用发票,专用发票的实施使用不仅没有起到“设槛”帮助行业优胜劣汰的作用,反而让一些因为环保不达标等原因“叫停”的非法企业也开始死灰复燃。
“只要你是做稀土的,有营业执照,就可以去税务部门拿到专用发票,根本不会审核企业指令性计划、环保是否达标等问题。”四川一家稀土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些“带票”且价格低廉的“黑矿”(非法生产的稀土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市场秩序也被搞乱。相反,一些按照指令性计划生产且环保达标的正规企业却举步维艰。
行业乱象使稀土市场价格低迷。一位稀土行业业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实际成交的稀土价格,要远远低于网上可以看到的公开价格,整个市场非常混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稀土指数已连续6个月呈下滑态势,10月18日稀土指数为452点,创下2011年12月以来的历史新低,较2011年12月6日的最高点1000点下降了54.80%。
作为北方稀土龙头企业,包钢稀土面临的“经营困境”也说明了行业的尴尬。10月20日包钢稀土公布了2012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受累于稀土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28%;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0%,环比下降67%。而此次也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持续下滑。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由于缺乏相应有力的监管制度,加上巨大的利益驱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企业和个人纷纷私挖滥采和违规超采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同时造成了我国稀有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在稀土供应出现“泡沫”后,更加速了稀土价格暴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解决稀土行业散乱的状况,国家在6月初开始推出“稀土专用发票”制度,期望通过专用发票的使用,给稀土整个经营链条都带上一个“紧箍咒”,一方面、企业开具稀土专用发票,将和国家每年下达的“指令性开采指标”相统一,严禁“超量”稀土流入市场。此外,一些证照不齐全、环保不达标、规模较小的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都将不具备使用专用发票的资格。另一方面,冶炼分离企业很可能不会再去购买“无票”的稀土矿,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前期严重的私采超采的现象自然将得到明显改善。曾有评价称,专用发票制度,是国家对稀土监管力度加大的体现,意味着稀土产品贸易正式纳入国家税收法律体制,对于遏制私采滥挖、体现稀土资源的稀缺性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
“专用发票实施‘走形’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我国稀土产业政策执行和监管缺失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们呼吁,首先,要尽快出台稀土专用发票使用和管理细则,与环保指标、指令性计划完成和企业规模等方面挂钩,明确稀土发票的使用只能是国家监管和产业政策范围内的合规稀土企业。其次,要加强对稀土专用发票使用以及流向的监管力度,并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防范流向“黑市”,成为黑色稀土产业链条上的“合法外衣”。再次,从中长期来看,专用发票的实施要给规范的企业创造正常的经营环境,并给大企业更多的整合空间,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专用发票对市场流通的稀土矿的数量、价格和流向等有了更为全面和准确地掌握,通过有效的调节,保证行业平稳有序,防止稀土价格出现“暴涨暴跌”。
(关键词:稀土 专用发票 正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