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稀土永磁板块在二级市场发起凌厉攻势,“国家八部委联合专项整治稀土黑色产业链,第五届包头稀土论坛也透露出积极的信号,不少人改变了稀土价格持续反弹动能有限的观点,反而认为价格景气持续性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昨日,沪上一基金经理对记者称。
但稀土行业内部人士却以“严峻”来判断稀土后市。WTO稀土诉讼结果或将于年底落槌,中国取消出口配额、降低关税成为大概率事件。为避免稀土产业重回竞相压价、再现“白菜价”的老路,政府部门一直试图通过建立稀土产业集团、整治非法生产来影响供给总量及结构,不过在利益面前,上述举措的推进异常艰难。
短时狂欢:中重稀土价格翻倍
最近一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编制的稀土价格指数加速攀至近200点。该指数在去年12月份约为234点,低点出现在2013年7月3日,跌落至154点,跌幅为35%。过去两个多月,稀土价格指数相较低点的涨幅高达30%,其中镨、钕、铽、镝、铕的价格上升幅度达到100%。
据了解,8月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决定对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为期三个月(8.15-11.15)的打击专项行动。券商研究员透露,与走访的赣州稀土整顿情况相比,本次专项行动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查处范围从非法开采盗采、冶炼分离企业矿产品来源是否合法核查,扩展到贸易企业的稀土产品来源是否合法,并清理稀土废旧产品回收及综合利用企业。
此外,近年需求端增速最快的稀土永磁原料——镨钕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呈现供不应求的迹象。在8月8日举办的第五届包头稀土论坛上,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建议,稀土发展“轻重有别”,重点控制重稀土出口,逐步放开轻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同时实施收储计划平缓价格波动。
前述研究员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今年剩余时间可能收储的预期,支撑未来几个月稀土价格维持高位或继续上行。
致命诱惑:五成差额私采难停
就在资本人士欢欣鼓舞之际,在刚刚结束的稀土论坛上,与会人士喊出了“未来五年稀土行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全国共计45本稀土采矿证,其中44本在赣州矿业旗下。自2011年9月,因中国稀土开采超标,赣州矿业整体处于停产状况,主要销售库存产品。饶是如此,2012年南方矿指令性开采计划1.34万吨,当年却至少实际生产3.7万吨,南方矿七成产品来源不明。尽管今年上半年价格一路走低,但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统计,在此期间稀土矿产品产量已经达到9万多吨,同比增长29%,超过全年生产配额指标。
“黑色产业链”不改猖獗,巨大利益驱动使然。在前述稀土论坛上,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正规开采企业需要缴纳资源税、增值税以及承担环保成本,这些费用加起来占每吨稀土矿销售价格五成以上,而私采矿不需要交任何税费即可轻松获得这笔差额。
不可否认,目前国家对私采打击厉害,“私矿的老板到处跑,抓起来就坐牢。”但江西赣州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绝大多数私采在深山里面,政府很难打击,属于“民不举官不究”,只有管制稀土专用税票才能予以真正打击。摆在眼前的是,因赣州矿业连续2年停产,该省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原料主要依靠原有库存和外省购进。据反映,目前原有库存年底即将告罄,而外省原料越来越难购入。时间推移,行业正常运行或带来问题。
这位知情人士不禁担忧,上一轮的价格风波负面效应仍未消除,前期急剧萎缩的稀土材料应用市场复苏缓慢,需求整体依然低迷。“这将制约价格上行空间,甚至11月中旬联合整顿结束后,稀土价格恐重回跌势。”
另辟蹊径:“旧贵族”转向新材料
稀土诉讼之剑高悬,也让未来价格走势充满变数。2012年3月13日,欧盟、美国和日本向WTO提出有关中国稀土、钨、钼的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请求”。三方同时上诉称,中国对17种稀土以及钨、钼等金属的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采取限制性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按照WTO关于原料反垄断诉讼的流程,最长在2年内该宗诉讼结果将落槌。记者了解到,该结果或将于年底出来,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稀土诉讼大概率败诉。这也意味,国家关于稀土配额、关税等调控工具均将取消。
国家曾明确提出组建稀土大集团,要求央企加快整合步伐,为出口配额取消提前布局。但据媒体报道,目前北方稀土集团虽已明确整合方式,即以包钢稀土为龙头,但12家待合并企业尚处于前期评估当中,未实现真正的整合。南方稀土整合更为不顺,一方面七大集团相互抗衡,谁为龙头迟迟难以确定,稀土行业整合目标落空已成定局。
银河磁体内部人士直言,至少目前看来政府对稀土价格调控方面作用有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在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成本后,保证稀土合理利润。包钢稀土高管则在稀土论坛上提议,建立稀土产品价格长期稳定机制,恢复用户消费信心。
采访中,业内人士也提出,稀土产业应加大科技创新,促进稀土矿产品由资源优势向高品质冶炼产品转换,满足快速崛起的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企业的需求。
(关键字:稀土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