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冶金原料> 铁合金> 行业看点

大宗商品的超级下跌周期仍未结束

2013-10-12 9:18:05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看似美好,欧洲失业率也首次下降,中国三季度PMI数据有所回升,大宗商品市场有了一点暖意,做多之声又起。真的到了全球经济好转、大宗商品需求见旺的时候了吗?
  • 关键字:
  • 美国经济 PMI 大宗商品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看似美好,欧洲失业率也首次下降,中国三季度PMI数据有所回升,大宗商品市场有了一点暖意,做多之声又起。真的到了全球经济好转、大宗商品需求见旺的时候了吗?

大宗商品的需求绝大部分受到新兴国家的拉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的消费,对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再看一下粗钢的产量分布中,我国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6%(注:2012年数据),在过去20年城市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物质保障作用。

但进入到2013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及转型战略,要重新审视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由此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剧下降,大宗商品的终端市场需求受到抑制。

拿2013年与2012年的同期数据相比:以铁矿石为例,中国铁矿石产量与消费量都有明显的减少,2013年中国铁矿石产量较2012年同期下降9%,201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同期相比只增加4.2%,像我们传统的铁矿石进口国巴西、印度等也同步削减供应,其余如澳大利亚的增幅也不大,而且部分产量还是基于融资及流动性的需求所致;而传统的需求地区欧洲、南美、南亚也处于缩减状态。

以上的矛盾,在期货市场上已经反映出来,尤其是2011年以后,市场对中国GDP的下降预期渐强,最终导致钢铁价格指数的持续下跌。而伴随经济增速下滑及终端市场价格的下降使得钢铁行业高产能和高库存的现状对钢铁行业整体造成极大压力。

从以上铁矿石及钢铁行业的分析,使我们得出两点结论:

1.我们也承认美、欧经济的复苏,但初步的复苏并未真正传导到实体产业,退一步讲,即便是实体产业好转,但美欧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而且政府财政赤字危机愈演愈烈,公共投资项目鲜有开工,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2.尽管我们也看到全球有部分大宗商品生产商有所减产,但中国基建投资的大幅减少仍然使得供应显得尤为过剩。而城镇化的政策至少在过去的三个季度并未得到实际的执行,所谓雷声大、雨点小。

综合以上分析,供需失衡的压力仍然会持续到2014年的一、二季度。

而更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是美元的长周期变化,在未来可预期的1~2年内,美元的升值是个大概率事件,尽管近期美联储担心经济的再次回调而不敢松口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经济周期的客观规律不受人为因素而改变,美元的升值不可逆转。

事实上,自2008年美元指数触底74.5以后一直围绕80关口上下震荡,美元的坚挺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给大宗商品带来了长周期的抑制性压力。

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也从市场角度反映去QE后的紧缩现象,导致股市资金进入债市避险、推高债券收益率,未来债券市场将进入一段较长时期的熊市。

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尽管有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引导,但现实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使得资金投入成为障碍,而进一步增发货币显然政府不会再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因为投资的效率一直是政府非常强调的严肃问题。

当前,房地产市场可能是唯一最现实的有可能拉动大宗商品价格的区域,但我们也注意到,只有一线城市才出现井喷现象,而三、四线城市的地产价格依然没有起色,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并未同步增长。换句话讲,只靠局部地产市场很难消化过剩的大宗商品库存。阶段性的补库存行为只是短期提振价格的行为,并不会形成价格上涨的原动力。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国监管机构出台严厉措施禁止银行再涉足大宗商品领域正是看到长周期需求不振的本质;而中国部分企业则花费大价钱很不经济地收购海外银行的大宗商品部门。

同样的事情,又使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前国内企业收购海外金融机构的暴亏事件。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发生尖锐的对立,谁是谁非,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大宗商品牛市的结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过去狂欢的牛市还在不断影响部分投资者的思维,还寄希望于政策的拉动甚至国家直接的收储行为。但无论如何,一个时代不可能再次简单复制,大宗商品衰退的长周期已经拉开帷幕,至少目前还看不到逆转的迹象。

(关键字:美国经济 PMI 大宗商品)

(责任编辑:00768)
推荐资讯
日评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