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冷热不均,集中式光伏发展情况好过分布式光伏。出口方面,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于国内出口企业来说是沉重打击,龙头光伏企业多已转移市场,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目前则处境艰难。
据海关数据,今年5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11085吨,环比增长1.7%。1~5月份累计进口多晶硅高达49146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1%,月均进口量近万吨,占国内月均供应量的44%。业内人士称,我国多晶硅市场持续受到美国、韩国和德国的低价多晶硅冲击,市场价格持续下滑,预计市场将持续弱势震荡。
进口大幅增多
对于今年前5个月多晶硅进口量的大幅增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方面分析称,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韩国进口多晶硅数量的日渐攀升是导致多晶硅进口量一再冲击高点的主要原因。据介绍,韩国的主要多晶硅出口企业OCI和韩国硅业(HankookSilicon)的税率仅分别为2.4%和2.8%,反倾销税对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响,故韩国在2014年5月超过美国和德国,一跃成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已经连续一年保持首位。二是韩、美、德等国一直采取加工贸易渠道规避“双反”征税。数据显示,5月份自韩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2081吨,占自韩国进口总量的51.7%,1~5月累计自韩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9983吨,占比52.0%,可见即便2.4%的税率都有一半以上要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5月份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2311吨,占自美国进口总量的96.0%,1~5月累计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8223吨,占比94.5%;5月份自德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2295吨,占自德国进口总量的67.5%,1~5月份累计自德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8409吨,占比58.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指出,应该严格执行“58号”文件堵住加工贸易进口漏洞,提高对韩国进口产品所征税收,封堵自韩进口漏洞,同时量化对德国进口所征税收,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美国、韩国和德国的低价多晶硅对国内市场的大幅倾销。
国内行情弱势
从6月国内多晶硅市场情况看,据生意社数据监测,6月初国内多晶硅的市场均价为121666元/吨,6月末国内多晶硅价格为120750元/吨,跌幅为0.75%,较去年同期下跌25.39%。
生意社化工分社多晶硅分析师王腾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多晶硅厂家开工率维持在六成左右,库存充足,下游光伏产业行情持续疲软,采购需求表现一般,近期多晶硅价格依然弱势整理,整体走货表现尚可。重庆大全新能源太阳能级多晶硅装置年产能8000吨,目前装置正常开车,出货正常。
从产业链来看,整个6月份多晶硅下游采购需求依然表现尚可,国内库存相对合理;光伏行业进入回暖通道,国家政策面有诸多利好。目前,我国集中式光伏已完成规划目标,但分布式光伏的完成情况并不乐观,规划目标完成不足三成,与计划相比有巨大差距。业界预计,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链的全面复苏及下游电站的大量开建,融资热潮也将袭来。
行业方面,王腾姣表示,国内多晶硅受进口硅料冲击,多晶硅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多晶硅生产厂家开工正常,市场商谈氛围寡淡,成交量表现一般。国内多晶硅市场表现并不明朗,市场人士看平心态,厂家表示未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多晶硅成本会逐步降低。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商谈寡淡,多数硅料厂家反映出货情况正常,但下游采购需求表现尚可;预计7月份多晶硅市场行情会趋于平稳。
欧盟光伏大门或将继续关闭
近日,有德国媒体的报道称,到2015年底,欧盟委员会将决定是否继续延长对中国产光伏产品限制措施5年,目前各成员国和业界正在进行探讨,德国联邦经济部尚未作出决定。而近日德国30家企业和协会在柏林联名要求欧盟取消这一限制。对此,业内人士称,对于中国光伏产品,欧盟业界一直是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声音,欧盟当地的光伏生产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贯主张制裁“物美价廉”的中国光伏产品,而下游的安装商则持反对态度。但从欧委会当前做法来看,中国企业渴望欧盟市场的大门再次敞开的希望或将再次落空。
“价格承诺”协议将到期
7月15日,德国机械设备联合会、BayWa公司、EnBW公司等30家企业和协会在柏林联名要求欧盟取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限制措施,理由是欧洲进口成本被人为提高了10%,阻碍了光伏市场发展。德国因此未能实现加大太阳能利用的目标。反对人士认为,光伏模块等中国产品在该行业的价值链中所占比重很小,原料、设备安装、运营和并网等环节占据行业总产值的75%。
此外,德国广大用电企业近年来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投资巨大,以求实现光伏能源的低廉价格。但欧盟的限制措施使这些努力无法收获全部果实。
此前,在欧洲部分光伏企业的长期和强烈要求下,欧盟于2013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关税,后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参与谈判,努力争取欧盟市场。2014年8月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生效,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至此,中欧这一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成功解决。欧盟委员会声明称,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得到28个成员国的一致支持。据悉,欧盟决议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接受中国光伏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二是对于那些参与该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没有遵守“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将被征收最高64.9%的反倾销税。如今时间已至2015年下半年,“价格承诺”方案即将到期,事实上欧委会在此期间一直调查中国光伏企业,并且已有企业被剔出最低“价格承诺”的名单。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业界分析师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早在欧盟开启“双反”的时候,就存在两派的分歧,一派是主张制裁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而另一派是反对制裁的下游安装商。“明显可以看出,欧委会的态度还是侧重于保护主张制裁的本土光伏生产商的。而经过前期征税,国内的光伏出口企业在欧盟市场已经不具备优势,纷纷将市场转向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欧盟市场大幅缩水,并且装机规模一直在下降,反倒是美国、日本等国装机数量稳中有增。”分析师说。
分析师告诉记者,日前,欧委会一直在调查中国光伏出口企业,据了解目前已经有4家被剔出最低价格承诺名单,后期被剔出名单的企业预计会增多。“到今年年底,中欧光伏价格承诺将到期,也可能会有延期。欧委会在调查中一旦再提出什么问题,中国企业的出口税率有可能面临被提高,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对欧出口。”分析师说。
分析师表示,现在国内的一些大的光伏出口企业已经在海外布局建厂,这类企业对欧盟的产品出口不会受到“双反”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情况就糟糕多了。一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加上国内当前制造业也不太好,融资贷款困难,不得不缩减产能;二是技术实力相对落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难度大。这类企业很有可能面临被兼并或者淘汰的结果。
“虽然欧盟现在有取消中国光伏产品最低价格限制的声音,但从欧委会当前做法透露的态度看,是更倾向于贸易保护的。”分析师如是说。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有望破瓶颈
今年6月,分布式光伏系统服务商晶科家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与上海弘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建成上海首个光伏别墅社区项目——新弘墅园。该项目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共有268户,每户别墅屋顶都将安装一套晶科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晶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晶科家庭光伏公司作为该别墅地产开发商的设备供应商,向弘明置业公司销售268套家庭光伏发电系统,并提供25年的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质保和售后维护服务。但此项目只是屋顶光伏发电模式的一种,家庭光伏电站目前已经与别墅开发商和自建房业主开展合作,以后将拓展到普通的城市居民住房领域。
2014年5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针对家庭和学校光伏用户提供5年0.4元/度的全电量光伏补贴,加上国家发改委提供的20年0.42元/度的补贴,每发一度电能够享受合计0.82元/度的补贴,补贴力度位居全国前列。
上述利好政策为分布式光伏在上海地区的推广扫平障碍,一股家庭光伏电站的建设热潮席卷上海滩。晶科家庭光伏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锦辉介绍称,目前上海地区安装家庭光伏的热情高涨,无论是有留洋背景的高端别墅业主,还是郊区的乡村自建房业主,对光伏发电的环保贡献和理财收益都非常认可。
晶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别墅光伏系统装机容量约为3千瓦~10千瓦,安装成本在10万元以内,对于几百万以上的别墅来说成本占还是比较小的。以光伏装机容量1千瓦计算,在上海平均每年可以发1100度电,前5年每年节省第三阶电费+补贴收益可达2000元,在5年内即可收回成本,25年综合收益可达4万元,平均年化投资收益在15%左右,光伏发电系统具备非常稳定的理财属性,“光伏理财”“光伏养老”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在谈及家庭光伏电站的未来发展趋势时,上述负责人表示,除了屋顶产权清晰的别墅和自建房,普通城市公寓楼的屋顶产权多属于所有楼层业主,因此只有征得所有业主的同意并书面签字才能安装光伏系统,导致现阶段安装比较困难。但光伏与建筑的结合趋势不可阻挡,并且市场容量巨大。“公寓楼光伏如果要大规模应用,最好在建筑设计阶段将光伏系统融入建筑结构,屋顶、阳台、幕墙都可以成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载体,这样在开发商销售公寓楼的时候就可以把光伏安装位置的产权厘清,光伏系统所发电量可以集中供应建筑公共用电,售电和补贴收益归公共维修基金,也可以将光伏系统和房屋产权分开销售给业主,让业主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如此,公寓楼安装光伏系统的屋顶产权问题将迎刃而解。”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光伏产品标准测试亟待加强
近日,甘肃省敦煌市发改委能源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甘肃省太阳能风能协会共同主办,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协办的光伏电站质量标准与投融资风险管控研讨会在敦煌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光伏质量标准”及“投融资风险管控”为主题,围绕大型光伏电站质量标准化展开,旨在正确解读产业政策、反映行业真实现状,搭建起光伏电站投、融资多方的有效沟通平台,同时与政府、投资机构、厂商进行对话,商讨合理的金融模式,让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投资机构在确保电站质量和管控投融资风险中提供资金和担保。
在研讨会上,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指出,自2011年开始,中国光伏电站“抢装潮”式的增量,也暴露出一些行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各项投融资环节中,政府、投资商、银行与保险等金融机构看到其背后存在的质量隐患。而对于电站而言,组件与系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光伏电站的质量、发电量、收益率、价值都与组件系统的质量息息相关。郑宪志表示,目前光伏电站作为投融资机构关注的重点投资方向,在中国已成为趋势。但如何确保此项投资标的能够高效可靠运营25年,投融资风险的管控成为光伏是否可持续发展非常严峻且迫切的问题。
今年4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检查的通知》国能新能[2015]110号文件。文件指出,对光伏电站的质量进行大检查,提出针对已投运的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点检查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运行质量、主要设备及部件质量两个方面。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环保压力面前,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政府推动光伏应用的诸多政策也陆续出台,各地掀起建设电站的高潮。但是在这轮“抢装潮”席卷而来之时,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光伏产品也混杂其中,电站建设的质量标准也尚待完善。这些对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构成威胁。
业内人士指出,既有光伏行业标准测试尚不足以判断组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在中国、美国和欧洲最新实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组件测试方法中存在问题,行业需要加强测试标准。避免机械套用标准评估组件和选用材料,否则即使通过各类测试甚至加倍测试的组件都可能出现失效,成为光伏电站潜在的隐忧。组件及背板加速老化和可靠性测试方法的建立以及相关标准的形成需要行业深入研究、加强合作和不断完善。因此,为保障组件质量及电站投资收益,户外长期实绩验证才是检验组件与材料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最终评价标准。
(关键字:多晶硅 光伏产业 进口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