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事长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到被媒体解读为“裁员万人”,近期的武钢集团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上述事件虽已被一一证伪,但不断流出的传言,正在考验着这个老字号的钢铁企业。
12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一份武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内部资料显示,武钢集团的“万人裁员”实际上应为“减员增效”的一个方式,而这份文件中明确“以2015年10月末股份公司在岗人数为基础,用3个月的时间,即在2016年2月底前精简优化在岗职工6000人。”在武钢集团对外的公开解释中,也并未对武钢集团将减员约1.1万人,武钢股份减员6000人的说法予以否认。
事实上,早在马国强正式掌舵后,武钢集团内部已陆续启动减员增效、全面降低成本的措施,对此,长江证券在其微信客户端的一份点评中(以下简称“长江证券资料”)分析,“此次减员事件,可能是上述分流计划的一部分或延续。”
“但减员降低成本,并非只有武钢集团一家。”一位钢铁平台研究人员坦言,今年来,钢铁行业遭遇更加低迷的艰难时期,无论是国际国内,进行人员结构优化的企业并不少,各家钢铁企业都在遭遇业绩大考。
亏损加剧
在上述内部资料中,武钢股份的行业地位也在今年出现了相对明显的变化。除了公司三季报披露,2015年1-9月公司实现收入489.52亿元,净利润-10.01亿元,截至10月份利润又有下滑。钢铁主业盈利能力与先进企业差距很大。2011年-2014年,武钢股份钢铁主业吨利润在62家钢协对标企业中的排名分别为第15、17、13和10位,但2015年1-7月,武钢股份钢铁吨材利润为-32元/吨,排名降至第25位,与排名第一位的石横特钢相比,吨材少盈利202元/吨,与宝钢集团相比,吨材少盈利198元/吨。
而且公司规模实力受到挑战,2012年,武钢利润总额行业排名第2,2014年排名第5,2015年7月末,武钢集团效益额在111家央企中排名倒数第5,在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排名第89位。
且这种行情已持续多年。在此前的市场中,武钢集团曾通过拓展物流、饮料、服务业等非钢业务来弥补钢铁主业的亏损,在武钢集团整体的营收结构中,非钢主业一度占比高达一半以上。
“但这些非钢主业一来比较庞杂,缺乏整体规划,二来所进入领域并非武钢所擅长的,大都属于小打小闹,发展成为武钢集团另一主业还需要时间培育。”上述研究人士坦言,经历过前几年的快速成长期后,后续增长空间相对乏力。
在这种局面下,武钢集团在员工成本上下功夫。事实上,在此番减员之前,武钢集团早已行动。2015年9月9日,武钢集团官网报道,武钢集团重工“首批提供45名协警岗位,下一步还将陆续提供协警、保安和物业等300余岗位吸纳重工优秀职工。”马国强当时就指出,此举主要目的是把人力资源盘活、用好。
上述资料还明确,公司(武钢股份)人力成本高,劳动效率较低。2015年1-8月,公司全口径人工成本高达78.4亿元,对标世界先进钢铁企业,武钢劳动生产率仅为同行的1/3,对标国内先进的民营钢铁企业,公司吨钢人工成本是同行的3倍左右。
“减员计划算是马国强上任后推出的最重要的减低企业成本措施。”上述研究人士说,此前,公司还同步提出降低办公成本、高层减薪等方式,但这无法改变公司人力成本包袱重的局面,而当下钢铁行业去产能化也倒逼钢企必须分流人员。
行业整体低迷
但通过减员的方式降低成本的企业并非只有武钢集团一家。据报道,近期包括河北省钢铁行业、英国钢铁行业、塔塔钢铁、美国钢铁公司等都已对外宣布进行不同程度的裁员和减支计划。
“也就是说陷入这种困局的并非只有武钢集团一家,行业内盈利状况比武钢股份好的有,比其差的也有。”上述人士指出,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武钢目前还不是最差的。
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也显示,2015年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其中武钢集团前三季度累计亏损42.6亿元,武钢股份亏损9.89亿元。
武钢集团也不能避免,但值得关注的是,同样是面对行业的低迷周期,武钢股份今年在行业内的上述各类排名下滑幅度加大。“除了上述提及的行业因素外,武钢股份今年内部的变动也较大。”上述人士坦言,公司原董事长邓崎琳被调查后,公司内部正在经历一个整改期,可能会影响公司业绩
不仅如此,武钢股份此前的拳头产品优势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也不如以往。“武钢股份的强势产品主要是硅钢,在无取向硅钢产品中,行业已变得几乎没有门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当下的武钢股份核心产品中,取向硅钢产品仍在行业中领先,技术门槛也相对较高,“但宝钢也已在这一领域赶上来。”上述人士指出,武钢股份在硅钢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而在应用领域,此前尚有部分行业较好,但今年来,几乎所有下游应用领域行业景气指数都较差,用量较大的汽车和家电方面仅维持稳定增长,给钢铁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
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此前依靠核心产品加强竞争力的局面也基本被弱化,“比如此前,部分产品中,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钢企的价格差别能达到每吨500-1000元,但今年基本价格上没有太大变化,第一梯队企业为抢市场,也通过降价增加竞争力。”上述人士如是说。
(关键字:武钢股份 武钢集团 吨材利润 无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