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黔、湘、渝结合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蕴含着丰富的锰矿资源,与相邻的湖南花垣、重庆秀山合称“锰三角”。过去,锰产业在为松桃提供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喝“黑水”、吃“黑饭”、县财政是“黑色GDP”的“三黑”污染。针对这一问题,松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成功探索出“治污一厂一策,行业整合重组,严格监管执法,强化科技创新,加密环境监测,实时视频监控”的“36字”锰污染治理改革经验,切实守住生态底线,带来了山青、天蓝、水清、地洁良好效果。
精准分类推进科学治污
推行一厂一策。紧紧围绕“有组织领导、有工作方案、有规章制度、有具体措施、有资金保证、有安排部署、有实施落实、有检查督促、有激励机制、有核查验证”的“十有”目标,根据实际实行因厂施策、据厂立策、一厂一策。行业整合重组。采取重组、关停等方式,将全县78家锰粉加工企业整合成2家,34家锰矿开采企业整合成5家,关闭了5条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电解锰生产线,重组部分电解锰生产企业的法人实体,推进企业“洗牌”重组、创新升级,促进锰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治理资金。建立锰污染治理经费投入机制,每年投入5000万元治理基金,共完成7个铬渣库规范堆存项目,规范整治了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9个锰渣库及1个尾矿库,保障了锰污染治理的经费投入。
精管出口推进源头治污
严格监管执法。严格执行环保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划定9家电解锰企业各厂界断面水质总锰指标“红线”,对污染“出口”突破环境质量“红线”的企业依法严惩,今年依法查处企业违法事件23起,罚金21万元;关闭2家企业,封闭1个企业排污口。强化科技创新。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生产排污“出口”。在工艺与管理上创新,大力推进污染治理新技术和管理水平,使电解锰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松桃三和锰业与中国环科院合作实施电解锰渣综合利用技术、锰污染减排新工艺项目,有效促进了废水闭路循环、企业减排增效。在环保设施设备上创新,完成电解锰企业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循环冷却水、清水“四套水循环系统”分离,建立相对独立运行的管网体系;完成用水终端计量装置、抽水泵电表安装及铅封工作;完成厂区、车间防渗堵漏工作;部分企业新建废水处理池和冷却塔。实现电解锰企业生产废水、冷却水、渗滤液“零”排放。
精确监测推进安全治污
加密环境监测。在重点污染源企业严格执行查排污口个数、查污染性质与污染量、查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转情况的“三查”监测制度,对运行不正常、有偷排漏排行为的实行重罚直至关闭。实时视频监控。投入1000余万元在各电解锰企业的废水排放口安装了自动监测监控器,在产污、治污等关键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器,部分企业还安装了自动监控系统,实行以监测数据与视频相结合的监控方式,严格对企业产污、治污全过程监控。跨区域联合监测。与湖南花垣、重庆秀山联合开展跨区域水质监测,加大监督性监测频率,对出境断面水质总锰超标的相关企业,坚决实施限停产治理。
(关键字:锰 污染治理 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