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瑞银发布《中国新能源行业光伏、风电的长期增长逻辑》报告,瑞银中国公用事业及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刘帅表示,受光伏成本下降的空间大、“平价上网”推动需求、国内政策目标超预期和全球需求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光伏行业的基本面在改善。
刘帅表示,在光伏产业链中比较看好上游环节,上游指的是多晶硅和硅片的生产。据介绍,此环节进入门槛比较高,经过过去若干年的整合,所剩的企业数量也不多,基本上全球一线厂商只有十家左右在产。这些企业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毛利水平。
此外,关于多晶硅企业公布了扩产规划会不会产能过剩的问题。刘帅认为,产能是否过剩的信号主要是看产品价格的强弱,多晶硅价格现在走得非常强,特别是今年从7月初到现在,多晶硅价格上涨了15%,这还是发生在“630”抢装之后,说明现在需求还在。
刘帅表示,即使是中国这些厂商他们公布了产能扩产方案之后,未来几年多晶硅领域也未必是产能过剩的,特别是在国内的这些领先的多晶硅企业,他们的毛利率或者他们产品出货量情况未必受到很负面的影响。主要逻辑两方面:一是全球需求增长很快,二是现在中国的产能扩产计划加起来大概10到15万吨,和中国每年的进口量相仿,可以替代进口。
刘帅还认为,从事多晶硅生产的国内一线厂商在成本上很有优势,一线厂商、二线厂商在多晶硅这个领域成本差别非常大。
通常来说,国内一线厂商的成本只有9美元每千克。但是在中国二线厂商大概12、13美元或者更高,完全没有竞争力。包括海外一些一线厂商,它们的成本也远高于国内的一线厂商。
(关键字:光伏产业 多晶硅 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