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辽宁省总工会年度工作计划,在各级工会自查和省总抽查考核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授予30个市级劳模工作室为“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授予50个市级职工工作室为“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
大连市共计四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我区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张华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列其中。这也是高新区首家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希望受到命名的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华民劳模创新工作室简介
张华民,国际著名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专家。1955年4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82年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九州大学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博士生导师。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21JWG7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被聘为科技部973项目“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张华民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能源大规模存储与转换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应用,作为首席科学或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包括973、863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科学院、省市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开发出我国首台燃料电池仲巴车和大巴车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在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制备,电堆和电池系统设计与集成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和技术突破,而且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在国内外率先建成年产300兆瓦储能装备基地,开创了我国液流电池储能新兴产业。
先后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8篇、SCI他引10,000余次,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向企业转让65件。建立了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示范和产业化转化。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30余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原创技术奖”。个人获2017年获由四部委联合颁发的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电化学贡献奖、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标准-正泰创新“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依托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和技术实力,担任国家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国内外率先开展标准研究,负责编制了液流电池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及燃料电池国家标准5项。率先倡导制定国际标准,入选由三名专家组成的标准战略专家组,担任IEC TC21/JWG7“液流电池通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国际标准IEC 62932-2-1负责人,参加制定国际标准2项,引领产业的发展。
成功建设了包括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5兆瓦/1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在内的30余项储能电站、正在建设200兆瓦/800兆瓦时国家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将带动工业产值增加约52亿元。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储能装备与集成电路被大连市列为十二五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产业。
(关键字:大连融科 张华民 液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