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海不沿边的旺苍,地区生产总值(GDP)1978年为1.17亿元,2017年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5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分别达到28445元、10860元。
旺苍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县委一届接着一届干,靠的是53万老区人民实干苦干。这里创造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新起点,新征程。“绿谷红城、幸福旺苍”正在描绘新的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旺苍县因煤而兴,也因“一煤独大”,粉尘污染严重,被人们调侃为“光灰城市”。“黑色的GDP我们坚决不能再要了。”旺苍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产业面临新挑战。直面现实,旺苍县迎难而上,正通过立足资源抓转型、突出特色壮产业,不断加快广元黄茶、有机绿茶、杜仲等多元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近年来,乘着改革的春风,“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使得旺苍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全省排名实现“五连升”,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煤炭+ 让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旺苍就是远近闻名的产煤大县,顶峰时期曾有200余家煤矿,而其他60%以上的企业也与煤炭关系密切。
基于此,旺苍县抢抓国家去产能政策等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煤炭+”发展新路径,助推煤炭产业由粗放式发展向精深化发展转变。
走进现在的旺苍“煤炭+”核心区域——攀成钢有限公司煤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煤灰不再满天飞,煤焦油味也消失了……
旺苍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该县以攀成钢焦化项目为核心,规划建设了旺苍煤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整合攀成钢、合众化工、天森煤化、德胜钢铁等企业,形成“煤—洗、煤—焦、煤—化工”产业结构循环经济链,彻底改变了“采煤卖煤”的粗放生产模式。“今年,旺苍还将完工五氧化二钒生产线,再形成1条‘煤—冶’产业链。”
深抓“绿色项目”,聚集“煤乡”转型发展新动能。
今年1月10日,总投资2.8亿元的蚕宝胶囊及茧生活体验馆项目开工;1月25日,总投资2.6亿元的桑果饮料生产项目开工;2月27日,总投资3.7亿元的东河现代生态农业园区项目开工;3月26日,总投资达10亿元的新型墙体材料、7万套全木定制暨办公家具生产等项目签约……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绿色项目”,助推旺苍决胜产业转型升级。
“一个个绿色产业项目极具发展潜力,他们将为旺苍转型发展凝聚起强劲新动能。”旺苍县经信局负责人说,今年来,全县已开工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新型建材项目16余个,总投资超过23亿元。
茶叶+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木门镇黄梁村二组麻地湾,旺苍县一个普通的小地方。但也就在这里,因为“茶叶+”的充分运用,让其成为了集黄茶发展、品茗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康养于一体的茶旅融合产业园。
如今,麻地湾已建起标准化黄茶园550亩,正在加快推进“南山之巅”茶文化广场等设施,以充分展现米仓山茶独特的品质。
一路走来,旺苍茶产业不仅从起初的3万亩绿茶发展到如今的22.6万亩,还形成了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企业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的茶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旺苍已成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今后,旺苍还将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基地,力争打造茶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旺苍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远望木门镇三合现代农业园区的生态茶园,云雾缭绕,近看才发现是喷灌系统在给茶树浇水。除了喷灌系统,茶园里还应用了即时气象、视频监管、移动巡检、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就是靠这样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我们才不用再看天吃饭。”七里香家庭农场负责人谭波指着自家的茶园说。
目前,旺苍把茶叶作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建成木门、五权、高阳、枣林4个万亩生态茶叶集中产业带和10个千亩以上茶叶标准化种植区。全县培育茶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专合社125个,家庭农场380余家,2017年茶产业产值13亿余元,带动茶农户均增收8700元。
孙全思是木门镇三合村一组的贫困户,妻子因为残疾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娃儿。这几年,三合村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孙全思也将家中4亩土地入股到木门镇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并且全年在合作社务工。2017年,孙全思土地分红3000元,务工收入1.1万元,顺利脱了贫。统计数据显示,像孙全思一样,旺苍全县已有1153户贫困户4030人依靠茶叶脱贫致富。
(关键字:旺苍 煤炭 钢铁 五氧化二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