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冶金原料> 铁合金> 推荐资讯

国家发改委谈2022年经济形势和大宗商品,回应新基建投资重点

2022-3-8 7:52:3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 导读:
  • 3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三位副主任连维良、林念修、胡祖才出席,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关键字:
  • 国家发改委 大宗商品 新基建

3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三位副主任连维良、林念修、胡祖才出席,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三位副主任回应了记者们关心的问题,包括2022年经济形势、经济体制改革、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养老托幼、稳增长扩内需、优化营商环境等。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

连维良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具备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期待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努力把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小。

林念修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新基建投资问题时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让社会资本在这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形成稳增长政策合力,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比前两年经济平均增速5.1%要高,依然处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连维良表示,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丰富经验,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在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大家所担心的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

连维良进一步指出,在实现今年增长目标的实际工作中,将特别注重把握好三方面。一是更加注重重大决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出台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努力保持外贸发展良好势头。二是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尤其是加强新出台政策的评估分析,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快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慎重出台。三是更加注重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加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我国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通过2020年和2021年两年风险应对经历,我国已经积累起很丰富的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我国政策体系更趋丰富,更加注重微观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各项改革和政策都致力于落实落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是中国做好今年工作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连维良表示,今年要将这些重大改革认真落实落细,特别是以下五方面重大改革,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改革、稳增长扩内需的改革、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改革、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改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宏观政策能保持经济短期的平衡和稳定,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来自结构性潜能,重点在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研发能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等。要充分发挥中国现有结构性潜能,重点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比如,资本市场的改革,要发展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另外还要致力于解决为中小微企业有效地提供资金等。

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去年,受全球新冠疫情、流动性泛滥、供给瓶颈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维持高位。这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尤其挤压了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今年以来,受国际风险事件影响,原油、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玉米也出现上涨势头,对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挑战。

胡祖才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左右的CPI年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据胡祖才介绍,今年将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包括粮食、能源、重要矿产品等。

比如,粮食保供稳价方面,要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挖掘国内潜力,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储备调节,保持供需平衡。能源保供稳价方面,落实好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保障产能合理充裕,强化市场预期管理,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重要矿产品保供稳价方面,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强化进出口调节等。

“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胡祖才表示。

胡祖才指出,还要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兜牢民生底线。指导各地认真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启动、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据连维良介绍,围绕能源安全保供,我国今年已经有系统部署,包括增加产能、加强储备、保供稳价等方面。

比如,今年将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大幅增加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还将大幅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持煤炭产量在合理水平等。中国政府层面还将加强能源储备,包括加快推进2亿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设施,推动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达到3亿千瓦以上等。

“我们将通过有更大裕度、更加安全可靠的保供预案,实现在各种情形下的能源安全保供,坚决做到非极端情形不限电、不限气,极端情形限电不拉闸、限气不关阀”,连维良表示。

今年新基建投资的重点方向

推动消费持续复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今年的重点工作。

胡祖才表示,2021年,受疫情持续冲击,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对消费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部分接触式、流动性、聚集性服务消费受冲击较大,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任务依然繁重。与此同时,消费领域呈现不少新热点和亮点,包括线上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体育健身消费、冰雪消费等。

胡祖才指出,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消费持续增长的势头没有改变。今年将坚定扩大内需战略,有力有序推出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举措,不断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比如,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带动劳动者增加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夯实扩大消费的根基。积极发展线上消费,加力促进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落实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纾困帮扶措施。还将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

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适当加大了投资力度,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是新基建。当时,各省推出投资规模上万亿的新基建项目。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旨在推进全国能源和算力资源的统筹。

林念修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将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网络型设施,着力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二是统一布局节点型设施,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三是超前部署前瞻性设施,推进“十四五”规划已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加快建设,及时启动一批预研项目,持续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让社会资本在这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林念修表示。

比如,要给足政策,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还要加足马力,加快相关领域改革,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此外,今年新基建还将服务“双碳”战略。林念修表示,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围绕这个方案,坚持节能和减排两手抓。一方面要强化节能,支持高效节能技术攻关,提高超大型数据中心能效指标,深入开展5G网络节能示范;另一方面要着力减排,推动5G设施、算力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统筹布局,支持更多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在加大算力供给的同时,逐步减少碳排放。

(关键字:国家发改委 大宗商品 新基建)

(责任编辑:00768)
推荐资讯
日评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