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来自不锈钢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的代表齐聚江苏兴化,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锈钢分会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四次会议上,围绕当前不锈钢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集智聚力、建言献策,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会议指出,不锈钢行业是钢铁行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行业面临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等外部压力,“减量调整、存量优化”发展特征日益明显,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危中有机、机中有遇,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叠加国家陆续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汽车、家电、造船、新能源等行业仍有结构性机遇,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也有增长机会。综合来看,不锈钢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共同维护不锈钢行业平稳有序发展。2024年,在我国钢铁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不锈钢产量仍处于增长,尽管不锈钢结构调整加速进行,但不锈钢产能利用率、企业经营效益大幅下降。因此,一方面要关注我国不锈钢已有5000万吨产能,目前还有几百万吨在建冶炼产能,不锈钢企业要理性投资,防止产能规模盲目扩张,时刻绷紧产能治理这根弦,随时警惕新增产能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另一方面,在下游对不锈钢提出新要求、且需求不乐观的情况下,不锈钢行业应适时调整品种结构,并严格遵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供需平衡为原则”的自律生产方式,坚持“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坚持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效益。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不锈钢资源安全保障水平。我国不锈钢生产所需的镍、铬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提高不锈钢行业资源安全保障迫在眉睫。首先,加快完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风险,加大国内资源勘探,争取实现我国铬、镍资源的重大突破。其次,加强国际合作以保障资源安全,与镍、铬资源丰富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最后,还要坚持以镍矿、镍铁、NPI等主流不锈钢冶炼原料为主的发展重心,开发多样化的原料结构、多元化的进口来源,鼓励企业开拓新的资源供应渠道,减少单一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此外,还需提高废不锈钢等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和研究资源储备体系,多渠道提升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不锈钢企业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首发产品、首创技术、智慧制造和绿色环保投入力度,包括完善不锈钢特色系列产品,聚焦不锈钢耐蚀特性、高表面和高功能特性研发高端产品,为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提供国产关键钢铁材料;加强工艺技术创新,开展装备大型化、高效化升级,加快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供需短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创新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四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当前,钢铁行业已被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通过“激励先进、约束落后”加快出清落后产能,推动行业从“高碳依赖”传统路径向“低碳竞争力”新赛道转变。不锈钢企业要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快超低排放改造进度,提升行业环保水平。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尽快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严格遵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各项配套制度,提高碳排放的管理能力。
五是培育国内市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会议指出,行业企业应携手加强对不锈钢产品的宣传推广,拓展市场空间,引领不锈钢相关产业链集聚发展壮大。比如,推动不锈钢在供水系统应用,加大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力度;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和不锈钢企业加强合作,联合研发高性能不锈钢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并通过批量化采购和规模化应用实现降本;加大不锈钢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完善相关的建筑规范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重点下游行业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融合发展,持续挖掘释放不锈钢发展潜力,为不锈钢行业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共同探索产业链协同与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
(关键字:钢铁产量 不锈钢产量 不锈钢产能)